第11讲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四、《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感知社会人生的热切温情 典型事例 龄官画蔷(第三十回) 平儿理妆(第四十回) 邢岫烟出嫁(第五十八回) 四、《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憧憬人生理想的虚幻追求 喜聚不喜散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得也有个道理。他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便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欢喜时,他反以为悲。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只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第三十一回) 四、《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憧憬人生理想的虚幻追求 忧生与乐死 宝玉对袭人说:“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的。——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第十九回) 宝玉对紫鹃说:“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第五十七回) 四、《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憧憬人生理想的虚幻追求 忧生与乐死 宝玉对袭人说:“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时的,如今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第三十六回) 四、《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红楼启示录 积极与消极 对待社会、人生和生命,贾宝玉是消极的,因为他放弃了社会责任,放弃了人生追求,也放弃了生命的真实存在 但是,贾宝玉同时也是积极的,因为他始终叩问和追寻着生命存在的意义,力图以此赋予人生以不朽的理想和价值,并烛照出社会的污浊与龌龊 痛苦与担当 孔子说:“过犹不及”,“取其中道而行之”(《论语》) “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 参考书目 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北京:三联书店,2006。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竺青选编:《名家解读水浒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陆钦选编:《名家解读西游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张宝坤选编:《名家解读红楼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四大小说名著的文化价值 中国四大小说名著的文化价值 《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水浒传》的政治思考 《西游记》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的生命体验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杨慎(1488-1559)《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 开端和结局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叙三国不自三国始也,三国必有所自始,则始之以汉帝。叙三国不以三国终也,三国必有所自终,则终之以晋国。” 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黄巾起义 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三国归晋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 分合循环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毛本第一回) 从“合”(统一的东汉王朝)到“分”(三国鼎立)再到“合”(西晋统一)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历史道德 叙事主角 “曹操传”(第二回至第七十八回) “刘备传”(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 “诸葛亮传”(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三回)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历史道德 理想与现实 “尊刘抑曹” 的政治倾向与刘败曹胜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冲突 诸葛亮临终哀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卷二十一《孔明秋风五丈原》)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天数茫茫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毛本《三国志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一、《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启功《贺新郎·咏史》: 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大本糊涂流水帐,电子机,难得从头算。竟自有,若干卷。 书中人物千千万。细分来,寿终天命,少于一半。试问其余哪里去?脖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