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新读史札记(4)?2014-11-03
字号:小中大
(2005年读史札记及思绪) 目录 1、人类的第一次经济革命 2、全景的世界历史观 3、世界历史的四次人文主义革命 4、17—18世纪中国之钢产及技术 5、明初中原荒芜 6、周秦社会之别 7、关于“复” 8、古“升” 9、汉粮(谷)亩产一石 10、“未傅者” 11、徭役 12、商鞅剥离家庭与氏族 13、中国古代政治之发展大势 14、汉唐之武士 15、秦汉之社会结构 16、汉民族 17、杭世骏辩日射九乌 18、柔道名源 19、秦汉社会之基层组织 20、马克思谈中国君父政治 21、“调”之缘起 22、中国文化的政治理想 23、中国政治制度之变 24、三老乃室老 25、秦国之强在于用人制度之变 26、秦汉仕进制度 27、中国北方之骑马民族 28、原始公社之类别 29、东汉之堡坞与部曲 30、部曲的意义 31、西汉租赋 1、人类的第一次经济革命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经济革命是养殖(畜牧)经济与种植农业的发明。 中国的传说人物伏牺(狩猎神)与神农(农神)象征这一革命的时代。在此革命之前,人类仅仅是采集与渔猎者,是大自然及其产品的纯粹被动的消费者。 在此革命发生之后,人类成为生产者,可以为大自然创造新的生产品和物种。同时人类消费品的剩余品(经济剩余,在封建时期为地租,资本主义时期为利润)得以积累。此后一个脱离直接 经济生产的有闲阶级得以产生——他们可以从事思维、艺术、政治活动,导致城市和城邦的出现,由此导致了人类的第一次文化革命。 所以重农主义认为,农牧生产者直接消费品以外的经济剩余的产生,是创生一切文明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持有同样观点)。 这一经济革命的时代形成了两大主要的经济分工类群:畜牧民族与农业民族。 他们的产品交换(商业发生)以及对土地、人力、生存资源之竞争,成为数千年的大陆历史的基本内容。 2、全景的世界历史观 欧洲(西方)中心观:即认为世界史的推动中心在欧洲,一切发明、发现和重要思想皆萌生于欧洲。这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的欧洲,所谓雅利安史观。 东方中心观(中国):以郭沫若为代表,主张中国文化完全不受外来文明之影响,中国文明是封闭的自我体现,在世界文化中为万古一系的一块中心孤岛。 这两种观点都是荒谬的。 需要探索一种全景式的新历史观,数千年来欧亚大陆存在一体化的全景互动及交融的宏大历史观。 3、世界历史的四次人文主义革命 A,第一次,前600—前300年,中国、印度、波斯、叙利亚,产生城市、城邦、系统宗教及思想家,第一次全球文化革命。 经济基础:畜牧及农业革命,家庭种植农业的兴起 B,第二次,公元1400—1700年,文艺复兴、理性主义,个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民主主义,城市资本主义发生。 经济基础:全球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全球货币与市场的构建。 C,第三次,公元1700—1900年,全球殖民主义,世界帝国的构造。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全球工业化运动,新的生产技术、能源和材料发明。 D、第四次,公元2000——2500,诸大文明的竞争、全球文明的统一和混合。 经济基础:全球化的信息革命。 4、17—18世纪中国之钢产及技术曾经领先世界 从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史来看,明代的生铁产量,自明初到嘉靖年间不仅是我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 根据世界历史资料的记载,17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没有生铁产量的统计。直至1670年,生铁产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也只有2400吨。而我国于永乐初年(15世纪),仅官营铁冶的生铁产 量已经是9327吨;宣德九年(1434),仅民营铁冶的生铁产量就达到13831吨,明嘉靖以后达到45000吨。而英国1720年只有17000吨、1740年只有20000吨;美国到1800法国到1870年、日本到 1874年才有生铁产量的记载和统计。 至于钢的产量,明代虽然没有详细的全国统计数字,但从正德四年(1509)遵化官营铁冶厂炼出钢12000斤;芜湖已有数百人从事生产的数十有家钢坊炼出“苏钢”;广西、广东炼出“合金钢 ”的情况来看,可以想象,明代的钢产量也是有相当大的数量的。这说明,我国在15至17世纪前半期,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17世纪至18世纪40年代世界各国的钢铁产量。 欧洲冶炼生铁技术的发明是在11世纪开始的,至于把热铁和生铁放在坩埚中炼钢的技术发明,那是18世纪50年代的事情。而且直到19世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