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mRNA的功能: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密码子) * 非信使小RNA small non-messenger RNA, snmRNA 种类 英文名称 生物学功能 核内小RNA Small nuclear RNA(snRNA) 参与hnRNA剪接,包括U1,U2,U4,U5, U6 核仁小RNA 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 参与rRNA核糖C-2’的甲基化 胞质小RNA Small cytoplasmic RNA(scRNA) 催化小RNA Small catalytic RNA RNA剪接,包括核酶等 微小RNA microRNA 转录后调控 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 对外源入侵RNA基因的切割 * microRNA 非编码RNA,22个核苷酸左右; 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 *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和应用 一、核酸的酸碱性质 核酸通常显酸性,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带负电荷 电泳:由负极向正极泳动 沉淀:盐溶液中金属离子中和负电荷 * 二、核酸的高分子性质 粘度大(DNA RNA) 核酸发生变性或水解时,粘度变小 不同种类的核酸分子其分子量不同,形状不同 分离:电泳、凝胶过滤、超速离心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 UV absorption) 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都有共轭双键,具有紫外吸收性质 吸收峰在260nm, 可用于核酸的定量 * 腺嘌呤 吸 光 度 * 四、DNA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 氢键断裂,DNA双螺旋打开,变为单链。 因素 加热、酸、碱、有机溶剂 理化性质改变 高色效应(A260增加) 粘度降低 沉降速度增加 (一)DNA变性 denaturation * DNA的热变性 加热引起的DNA变性 DNA解链或溶解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DNA加热变性时,A260为最大值的一半时的解链温度。 A260 解链温度(oC) Tm * Tm的高低与DNA分子中G+C的含量有关 G+C的含量越高,则Tm越高 * (二) DNA的复性(退火,annealing)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 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复性。 * (三) 核酸分子杂交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不同的DNA单链分子或DNA、RNA分子放在一起,若二者序列完全互补或部分互补,则可形成杂合双链分子。 * 分子杂交技术 Southern Blot(DNA-DNA杂交) Northern Blot (DNA-RNA杂交) * 本章重点内容 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功能 (DNA、RNA) 核酸的分子组成 (核苷酸、磷酸、戊糖、碱基) DNA的结构(一级、高级;双螺旋结构特点) RNA的一般结构,与DNA结构的异同 三类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rRNA、tRNA、mRNA)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变性、杂交) * 本章主要概念 核酸 (nucleic acid) 核苷酸 (nucleotide) 核苷(nucleoside) 碱基(base), 嘌呤(purine), 嘧啶(pyrimidine) 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 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 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 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 * S型双球菌:外包有荚膜,不能被白血球吞噬,具有强烈毒性;R型双球菌:外无荚膜,容易被白血球吞噬,没有毒性。 * 杂环化合物(heterocyclic compound):具有环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杂原子包括氧、硫、氮等。 * hm5C:羟甲基胞嘧啶 * * 划时代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1940年间,很多科学家被吸引到X-线衍射分析分子结构研究领域。1950年,刚刚获得PhD学位的青年天才James Watson(1928-)到丹麦做博士后;在一次学术会(1951)上,他遇到了Maurice Wilkins(1916-2004),第一次看到了DNA的X线衍射图。于是博士期间就对噬菌体DNA充满兴趣的Watson离开丹麦转到英国Cavendish实验室,决心揭示DNA的结构。在那里,他遇到了Francis Crick(1916-2004); 后者正在利用X线衍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两人开始密切合作,根据实验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2年,Wilkins的同事Rosali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VIP
- 2023《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微党课精品课件.ppt VIP
-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生态系统课件课件.ppt VIP
- 《西方艺术鉴赏》课件.ppt VIP
- 成人肠造口护理-2019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上海市绿色社区创建状况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pdf VIP
- 第一现场震撼世界的不朽影像黑镜头精选珍藏本 阿夏 285页.pdf VIP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1.pptx
- 2024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450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