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宴会的位置安排 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位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作为排座的标准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它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要在请柬上注明桌次,现场还要有人引导,以免混乱。 国际上的习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  时间观 1. 单时制与多时制(M-time P-time)  2. 是否提前安排,是否严格个人的时间表行动?如预约,随意串门,课程及考试的一学期安排。 3.准时的理解,尤其是家宴的准时理解!! 4. 会议、约会、社交活动要提前通知,宴请要提前一周。 5. 时间取向,过去、未来还是现在取向。       ⊙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准时”的理解不同。 “真气人,等待了老半天,人还是没到齐,时间观念到那里去了??” 准时:    英美—最迟不能超过预定时间5分钟;    阿拉伯– 迟到15分钟属正常;  家庭宴请---    美国,晚到5- 7、8分钟合乎礼仪;     英国,5-15分钟;     意大利,可以晚到1、2小时;     英语国家的宴请,绝对不能提前到达,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对时间的不同认知  支配时间的不同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守时”  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观念     时间是一个圆儿 亚洲大部分国家,拉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表现得总是很悠闲。在他们眼里,日落还日出,冬去春还来,不着急 遵守多时制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比较松散,有的在单时制国家人眼里简直无法忍受,比如非洲与中东的绝大部分国家  注重现在时间取向的文化不为传统所束缚,认为未来是不可控制的,渺茫的,惟有此时此刻才是最真实最可信赖的。他们强调做好当前的工作,一切以目前的利益为重,工作或享受,都得趁现在。   伊斯兰传统文化各国,菲律宾,墨西哥,拉丁美洲都是现在时间取向的国家。   过去时间取向文化的人深深植根于过去的经验和保持过去的传统。他们往往比较传统,保守,容易满足而缺乏追求。在工作中,他们往往凭经验办事而会缺乏创新,尽管有些工作凭经验办事确实能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日本,爱尔兰和英法等国都是崇尚过去的文化。  具有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不注重约定俗成的条约和传统,而是重视未来并且时刻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对未来的前途保持乐观,即使目前有困难,也不气馁,相信未来必定是美好的。  “你已经得到了现在的所有,因此你现在的事情已经处理完毕,做下件事情才是当务之急”。——美国人   End 曾有位记者这样说道:“非洲人的行为习惯与我们有很大差异,工作交往中最大的困难是不守时。他们说的‘明天’,就会是明天的明天或者是三五天以后,至于究竟是哪一天,是不确定的。  一位在乌干达做生意的人说,“非洲人有不守时的习惯,约好和你上午8点碰面,到下午还没消息,你不打电话找他,他还不会通知你说明情况,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其他事情,他们就是这个习惯。”  一位负责公司与阿拉伯方面业务的人士曾说:“在阿拉伯,迟到5小时很正常” 。有一次他约了一位阿拉伯商人下午两点见面,但那位阿拉伯商人直到晚上7点才出现。“当我下午5点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说马上就到,只要一杯茶的工夫,结果一等就又是两个钟头。”  “如果你和意大利人约会,最好有等待的心理准备,他们至少会迟到1小时  ——德国的《焦点》杂志(Focus)记者沃尔夫斯格鲁伯在他对卢卡?托尼做的专访的导语中如此写到。   需要耐心对待  有很多国家的人们不是单纯地遵守单时制或多时制,如欧洲的一些国家(法国、挪威,比利时等)和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人们对待时间比较灵活,对迟到现象也比较宽容,拉丁美洲的人们对迟到的容忍度更高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有伸缩性的空间范围内,这个范围圈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像一个气球,不允许、不喜欢他人随意侵犯或突破。          这种距离范围圈源于人的动物本能,有与生俱来的属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空间距离的情形是很多的。保护自己的势力范围的现象,在文明社会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  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 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 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          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     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  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0月份最新热点时事素材!(新闻话题+作文运用+时评).doc VIP
 - 人像摄影摆姿指南与摆姿策略PPT.pptx VIP
 - 医院临床应急演练流程脚本.docx VIP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doc VIP
 -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册加答案解析.pdf VIP
 - 2025年《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pdf VIP
 - 2020年桂林理工大学877C语言程序设计考研真题.pdf VIP
 - 科学实验实操讲解PPT模板.pptx VIP
 - 综合实践记录我们的校园(教案)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df VIP
 - 海德堡SM52-PM52墨辊的安装和调试.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