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静压混合润滑 低速—静压润滑 高速—动压润滑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弹性变形 图0-17 点、线接触 1. 摩擦 2. 磨损 3. 润滑 4. 润滑方法 5. 流体润滑 摩擦、磨损和润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摩擦学(二级学科) 机械零件的损坏80%是摩擦、磨损造成的。 材料学,表面处理,润滑理论 固体摩擦—兰州物理化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国家摩擦学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tribology) 1. 摩擦 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的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在接触表面上产生的抵抗滑动的阻力的自然现象 1. 摩擦是有利的(利用摩擦力工作)此时摩擦约束条件是:摩擦必须足够大,即摩擦系数或摩擦力矩或摩擦力应大于规定的许用值,以保证机器工作的可靠性; (带传动、制动、螺纹防松) 2. 摩擦是有害的,会带来能量损耗、工作温度上升,还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磨损(摩擦表面物质的丧失或迁移) 此时摩擦约束条件是:摩擦系数、温升不超过许用值,效率不低于许用值或摩擦的能耗不超过许用值等 (螺纹拧紧,啮合传动传动,轴承) 摩擦具有二重性 摩擦状态 干 摩 擦 边 界 摩 擦 液 体 摩 擦 混 合 摩 擦 干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接触时的摩擦; 边界摩擦:表面间被极薄的润滑膜所隔开,且摩擦性质与润滑剂的粘度无关而取决于两表面的特性和润滑油油性的摩擦; 流体摩擦:表面间的润滑膜把摩擦副完全隔开,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流体分子内部摩擦力的摩擦; 混合摩擦:摩擦副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混合状态时的摩擦。 分类(状态) 干摩擦: 直接接触, 摩擦系数:0.04-0.5 边界摩擦: 两表面运动膜: 0.05-0.3 流体摩擦: 被流体分离: 0.001-0.01 混合摩擦: 上述状态共存 摩擦 摩擦副摩擦系数 润滑油粘度 相对滑动速度 表面压强 摩擦特性曲线 1. 表面膜的影响: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可以降低摩擦;2. 摩擦副材料性质的影响:互溶性较大的金属摩擦副,摩擦系数较大;反之,摩擦系数较小。材料的硬度对摩擦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硬度越高,摩擦系数越小。3. 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数值减小,摩擦系数越低。4. 摩擦表面间润滑的影响:干摩擦的摩擦系数一般大于0.1;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次之,通常约在0.01~0.1之间;液体摩擦的摩擦系数最小,油润滑时最小可达0.001~0.008。 影响摩擦的主要因素 2. 磨损 磨损: 造成材料缺失或损伤. 超过正常磨损值---失效 磨损率:单位时间的磨损量 磨损过程: 跑合磨损区; 稳定磨损区; 剧烈磨损区; 磨损的后果 振动 冲击 温升 断裂 磨损的类型 粘着磨损 表面疲劳磨损 磨粒磨损 腐蚀磨损 破坏机理 粘着磨损:摩擦表面的微凸体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发生粘着作用,使材料由一表面转移到另一表面的磨损;磨粒磨损:摩擦表面间的游离硬颗粒或硬的微凸体峰间在较软的材料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的微切削过程;表面疲劳磨损:摩擦表面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在零件工作表面形成疲劳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会造成许多微粒从零件表面上脱落下来,致使表面上出现许多浅坑,这种磨损过程即为疲劳磨损;腐蚀磨损:在摩擦过程中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磨损。 磨损有利的一面,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进行磨削、研磨和抛光等精加工以及刀具的刃磨等,均利用了磨损的原理; 磨损有害的一面,会降低机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从而使其使用寿命缩短,重要的零件磨损失效,会造成停工停产,并可引起突然事故。 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延长稳定磨损阶段,避免出现剧烈磨损。在机械设计中,控制磨损(磨损约束)的实质,主要是控制摩擦表面的压强(或接触应力)、相对运动速度等不超过许用值。 减少磨损的措施 1. 正确选用材料2. 进行有效的润滑3. 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 4. 改进结构设计,提高加工和装配精度5. 正确的使用、维修与保养 3. 润滑 作用——降低摩擦,减轻磨损,保护零件不遭锈蚀,循环润滑时散热降温。 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润滑油膜具有缓冲、吸振功能。 润滑脂,可防止润滑剂外泄,外部杂志侵入,起密封作用。 提高机器效率,减小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工作的可靠性 分类: 流体、气体、半固体、固体 油 水 空气 氮气 脂 黄油 石墨 二流化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