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刊-Eduwest.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宫博物院院刊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701 【原刊页号】7-16 【分 类 号】J7 【分 类 名】造型艺术研究 【复印期号】199702 【 标 题】祝允明赝书的再发现 【 作 者】萧燕翼 【 正 文】   “希哲翁书遍天下,而赝书亦遍天下。”[1]这是明末安世凤所指出的,也是研究祝允明书法者所常引用的,并且是为事实所验证了的历史现象。安世凤甚至以为,真赝混杂的祝允明书法是“拙目陷阱”。这样的陷阱曾经乃至今天仍旧模糊着人们对祝书本来面貌的认识,同时又被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所填平。著名书画鉴定家刘九庵先生曾经发现祝氏外孙吴应卯、文徵明五世孙文葆光所伪作的一批祝氏赝作,其数量达数十件之多,是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中的一大突破。这一突破,当然并不意味鉴别、鉴定祝氏书法工作的完成,而恰恰说明一些曾被我们熟识的、以为是真迹无疑的祝书中,很可能仍有吴应卯辈的伪作。笔者在排比观摩《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所收各博物馆藏祝书作品时,亦曾发现了一些仍被我们当作真迹的祝氏赝书。因较为集中于上海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中,故依发现的线索,并为所举例证能集中,方便分析,恕本文多以该馆所藏祝书为例,分别叙述考鉴过程中的发现,冀识者共同讨论,逐渐填平那些依旧存在的“陷阱”,逐渐认识祝氏书法的庐山真貌。    一、《行书和诗廿首》卷辨伪   该卷书作即《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中影印的“沪1—0460,明祝允明《行书和诗廿首》”。笔者在排比观摩中,曾细读该卷所书诸诗。其实祝氏不仅有行书“和陶饮酒廿首”,后面还有“和倪云林江南春词”,再接下去则又赫然书写了“读嘉靖改元诏书,并阅邸报,臣敬作诗一首”等(图一)。问题的发现,即从这里引起。在嘉靖改元诗后,该卷又书有“宝剑篇”、“黄金篇”、“蚕衣”、“通时篇”、“遂质篇”、“补败篇”、“扬权篇”。书后有题识一段,专就“蚕衣五篇”的标题命义作了简略的解释,最后书“弘治戊申秋允明附记”(图二)。从题识的文字看,没有提及“蚕衣五篇”以外的所书诗,似仅是“蚕衣五篇”的题识。然从全卷书诗与该题识的书写篇章结构看,该题识当是全卷的结束。因题识的书法位置一般比正文的书写要错下一两行,并最后书具年款、名款、钤加印记等。《图目》将此作列为祝氏弘治戊申(1488年)的作品,祝氏时年29岁。显然,祝氏不可能于弘治戊申时书写嘉靖改元(1522年)时诗,两者相距34年,这是极明显的乖谬。   图一 《行书和诗廿首》卷(局部)   (附图)   图二 《行书和诗廿首》卷(局部)   (附图)   按“读嘉靖改元诏书,并阅邸报,臣敬作诗一首”,该诗可见于祝氏《怀星堂集》卷四,祝氏确曾作有此诗,而非伪书者妄作。“和陶饮酒廿首”可见于《怀星堂集》卷三,名为“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有序,序云:“仆本拙讷,谬于时名,两年之间,三谒京国,游趣既倦,风尘黯然。舟中有二苏和陶诗,夜灯独酌,续其饮酒二十篇,不胜怅慨,复倚和。”此诗无纪年,然诗中有“学道三十年”、“吾生四十年”、“四十不拟老”等语,当为祝氏40岁时诗。所谓“两年之间,三谒京国”,当是指祝氏于弘治五年(1492年)30岁乡试中第后屡应会试,赴京赶考事。然屡考而不第,故和陶渊明饮酒诗以自解。   可见此二诗作均于弘治戊申后所作明矣。然此卷书后题识,仅以“蚕衣五篇”作附记说明,并署年款“弘治戊申”,则说明此卷书者并非不知道其间的乖谬,不过是故意含混文字,于观者不甚经意处故意留些破绽。按伪作书画常有这样的例子,即在隐微处留些破绽,仿佛不是有意作伪,以饰其虚怯心理。这些破绽,当然是鉴定此卷为伪作的“硬伤”,然从此卷书法看是祝允明晚岁书法的面貌,自然不和“弘治戊申”年款,这是需要接下来讨论的又一问题。   按弘治戊申,祝氏29岁。此前,传世有祝氏早期精品之作,即书于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的小行楷《唐宋四家文》卷(图三),现藏故宫博物院。祝氏时年28岁。此后,上海博物馆藏祝氏的楷、行、草诸体书《临晋唐宋人书》,书于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祝氏时年35岁,亦是其早期作品中的铭心绝品。以书写时间相比,《和陶饮酒诗廿首》卷为戊申时所书,那么与其时间最贴近的是《唐宋四家文》卷。后者以略带行书意的小楷书就,笔法温厚,结构略呈扁方而古,是祝氏早年师法魏钟繇楷法的作品。《和陶饮酒诗廿首》卷虽有几分肖似,然细察之,一是笔法不如前者工稳,有些流滑习气处:二是杂有元赵孟fǔ@①书法的遗意。   (附图)   图三 祝允明《小楷书唐宋四家文》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有祝氏66岁(嘉靖四年,1525年)为顾lín@②临米芾、赵孟fǔ@①二家笔法的《千字文、常清净经》卷。后祝氏自识云:“仆性疏体倦,笔墨素懒,虽幼承内外二祖(祝颢、徐有贞)怀膝,长侍妇翁(李应祯)几杖,俱令习晋唐法书,而宋元时帖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