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pptVIP

部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山河壮丽、风光迷人,自古流传下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词。本文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三首:孟浩然夜宿建德江,看天低月近;苏轼望湖楼饮酒,赏西湖风雨;辛弃疾夜行黄沙道,听蝉鸣蛙声。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课文导入 3 古诗词三首 RJ 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会写“德、鹊”等 4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 结合诗句,说一说《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 想象并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的画面。 字词学习 道德 喜鹊 蝉鸣 稻子 dé què chán dào 泊 bó 行 pō 停泊 湖泊 xíng háng 实行 行业 傍晚,船家都把船停泊(bó)在湖泊(pō)边上。 这个公司实行(xíng)改革以后,迅速发展为行(háng)业模范。 dé 德 得 (德国) (得到) què 鹊 雀 (声名鹊起) (鸦雀无声) chán 蝉 禅 (金蝉) (参禅) dào 稻 道 (水稻) (道路) ◆听到我们班获胜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 这位作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顿时声名鹊起。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诵读古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一、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二、诗中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著有《孟浩然集》,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移船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划动小船。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亲近。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诗意: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旁, 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 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移船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赏析】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主题归纳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对后世影响深远。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指雨很大,看上去白花花的。 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滚。 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活蹦乱跳的珍珠。 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诗意: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赏析】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跳” “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北风卷地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第三句写风, “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主题归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