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兼最后一位苏联总统(1990~1991)。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同志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并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 1991年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国家支持下,“民主派”首脑、当时尚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政变遂告失败。 * “独联体”是国家之间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后来扩大到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外的12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 * * 沙文主义(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有时也会演化成富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 * 二、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后的地图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布拉格爆发要求捷共领导人下台的游行 德国柏林墙被拆除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原 名 新 名 更名时间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10月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 1989年12月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0年4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90年10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11月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91年4月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4月 波兰等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民主德国是通过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 罗马尼亚是通过流血冲突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交替。东欧各国政权更迭之后,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东 欧 国 家 更 名 简 表 东欧剧变的实质 东欧剧变的表现形式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东欧剧变的原因 历史原因:长期受制苏联,照搬苏联模式,产生许多错误和问题。 内部原因:经济方面(旧体制未根本改革,成效不大); 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官僚主义滋生膨胀)。 外部原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西方因素(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三、苏联解体 勃列日涅夫 1906.12.19~1982.12.10 1964.10.14~1982.11.10第5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里根 1911.2.6~2004.6.5 美国第40任总统 美苏大搞军备竞赛 20世纪80年代,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相对落后的苏联。而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期间,虽然军事和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在其后期,由于固有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以及美苏争霸的影响等因素,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 苏 美 军 事 竞 赛 情 况 表 项 目 年 份 美 国 苏 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1979年12月27日至1989年2月15日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战略,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1979年12月27日,苏联大举侵入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哈菲祖拉·阿明政府,处死阿明。之后,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1989年2月15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解读课件.pptx
-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docx VIP
- 危险化学安全卡—航空煤油.doc VIP
-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小学美术教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4红太阳光伏组件用户使用手册.docx VIP
- 2025年梦想启航未来可期班会.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