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解读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认同
[摘要]纵观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华人形象塑造,从中可以看出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中的演变历程,由原先的鄙视到认同,再到如今的赞扬与崇拜。现在,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正在不断修正,逐渐开始向积极、正面的形象转变,究其原因这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有显著关联,而这样的演变历程从中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中国华人形象的接受与认同。在此,本文将从20世纪的美国电影入手,解读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与认同。
[关键词]美国电影;华人形象;异教徒;认同
种族问题常常横亘在不同国家的交流与发展中,是造成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世纪,中国与美国之间就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种族矛盾,尤其是20年代以前至30年代前期,中国华人形象被美国人普遍认为是“黄祸”入侵者和野蛮的异教徒。因此,那一时期中国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且得不到美国人的认同,美国电影大师大卫?格里菲斯试图通过电影作品来重新塑造中国华人的形象,在电影《被蹂躏的花朵》中格里菲斯通过讲述一个跨种族(华人与白人)的爱情故事来表达他对华人的怜悯与同情,然而该部电影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同情心理并没有唤醒美国人的理智,华人依旧承受着种族歧视的遭遇与苦难。在之后的20世纪的美国电影中依然存在华人形象的塑造,由于受政治、文化、人种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中几经变革,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直到现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中也逐渐得到修正,开始向积极、正面的方向转变,这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中国华人形象的认同。
一、“黄祸”入侵者(20世纪20年代以前)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华人是低等民族的代表,根据生物进化论将黄色皮肤的人种归类为劣等种族。于是在早期的美国电影中,美国人往往以偏概全,以歪曲的方式对中国华人形象进行塑造,因此中国华人形象常常被塑造成“黄祸”的入侵者。如在当前被认为最早出现华人形象的故事片《华人异教徒与周学校教师》中,白人所饰演的华人角色一度成为20世纪20年代之前华人形象的模板,该部剧情片讲述的是一名华人洗衣工蒙受白人女教员们的关照,于是盛邀她们到洗衣店做客以表达谢意,同时还热情的拿出鸦片来款待她们。但警察的突然闯入使剧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华人应吸食鸦片而入狱,女教员们提着花去看望。影片虽然简短,但却鲜明地表现出美国人对中国华人的整体印象与认知,华人形象被刻画成四个模板在美国人心中存留了极长的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华人形象的第一个模板与鸦片有关,吸食鸦片是一种堕落行为,因而加深了美国人眼中华人是劣等民族的意识。而第二个模板也是由鸦片所造成,当时美国法律中规定禁止吸食鸦片,而华人的行为违反了美国法律,因此他们不但要受到惩罚,而且更加被美国人所鄙视。第三个模板是美国人的臆想,认为华人是危险的象征,他们试图通过勾引白人妇女来谋取利益,最新奇的是被人妇女还心甘情愿。最后一个模板则认为华人代表着异教徒的身份,他们的灵魂是污秽、丑恶的,与他们高尚、纯洁的灵魂无可比拟。此外,在当时的美国电影中还有许多歪曲与肆意破坏华人形象的作品,如《黄祸》《砸碎的脚镣》《潘特利亚》等,这些影片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华人是病态的,他们永远沉迷在鸦片烟馆、赌窟中。因此,吉纳?玛契提曾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特征作了如此的总结,华人形象在美国人夸张的想象中歪曲,“黄祸”是华人形象的象征,他们和白种奴隶一样低等,而且他们还是一个有着堕落本性的种族,吸食鸦片、拉皮条、荒淫等病态形象充斥在美国人的想象中。
二、野蛮的异教徒(20年代~30年代前期)
1913年一部虚构的小说《神秘的博满洲博士》成为西方世界最早认知与了解中国形象的文本,在这部小说中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依据自身夸张的想象虚构了一个反面形象的中国人物:傅满洲。尽管萨克斯?罗默从未接触与交往过一个华裔种族,更没有到中国亲身体验过,但小说中对中国形象的荒谬构建却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与破坏作用,这个虚拟、反面的中国人物形象一度影响着欧美人们对中国形象的误解。而该小说出版时间正值欧洲国家处于“黄祸论”大肆扩播的阶段,因此还引起了较为严重的黄祸恐慌局面。于是,美国电影便以傅满洲为创作对象出品了相关系列电影,据统计共有14部之多,历时60年才完工,其中,最早的一部于1920年面世。在这些系列电影中傅满洲的形象具有撒旦的丑恶外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具有一双摄人魂灵的双眼。此外,系列电影中的傅满洲象征着黑暗与邪恶,阴险、狡诈而残忍,在其狭小、阴暗的世界里策划令人不齿的阴谋,同时他还拥有较高的智慧及组织领导能力,他是黑暗势力的领头人,拥有众多听命于他的忠诚死士。因此,傅满洲作为一个野蛮的异教徒形象被广泛传播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