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docVIP

2019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9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 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 体悟诗 词作者的心境,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学习像诗词作者 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 荷运转, 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 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 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 发现诗意, 才能在与 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 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 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 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 是情感的抒发, 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 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 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妹 16 岁,陈更 20 多岁, 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 导演颜芳回忆, 第二季总冠军、 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 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 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 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 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 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 “熟 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 得让人看得懂, 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 可以拉近和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 “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 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 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 “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 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1 实用类文本阅读 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 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 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 “会背 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 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 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 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 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 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 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 ,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 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 背离其作为 “文学” 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 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 仍心向 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 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 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