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_作物生长与环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一、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 水分利用效率包括灌溉水利用率、降雨利用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三个方面。 ◆ 生理学上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吸收的单位水分所形成的光合产物重量。常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示,也就是单位水量通过叶片蒸腾散失时进行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量,取决于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比值,是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值。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一、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 农学上一般采用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来表征水分利用效率。用下式表示: 水分(生产)利用效率=经济产量/总耗水量 用kg/m3或kg/mm.hm2表示。总耗水量是指作物一生中消耗的全部水量,包括蒸发和蒸腾耗水,可用以下方法估算: 总耗水量=播种时土壤储水量-收获时土壤储水量+生育期间降水量+灌水量 由于考虑到了土壤表面的无效蒸发,作物水分生态效率对节水的实际意义更大,因而受到广泛的应用,有时也称水分生产效率。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田水分的高效利用 包括兴修水利、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灌溉设施等。常用的工程技术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平整土地等,同时引入喷灌、微灌(涌流灌溉、滴灌、微喷灌、地下渗灌)等灌溉设施,改大水漫灌为小畦灌溉,实现农田水分高效利用。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利用农艺措施,提高产量,减少水分消耗 (1)建立与区域水资源相适应的种植制度 选用需水和降水耦合性好、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根据总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确定种植制度。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利用农艺措施,提高产量,减少水分消耗 (2)选育抗旱性强、水分生产效率高的品种 如:优质小麦“高优503”的总根长可达18 km/m2,其它试验品种总根长仅为10 km/m2左右,并且在灌水量减少时深层根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深层储水渡过干旱期。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利用农艺措施,提高产量,减少水分消耗 (3)减少无效消耗,发挥自然降水生产潜力 保护性耕作,秸秆或地膜覆盖、中耕、镇压等。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利用农艺措施,提高产量,减少水分消耗 (4)培肥地力,进行水肥一体化调控 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实行秸秆还田技术,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第三节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 建立节水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 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需水量和需水关键期进行最优分配,建立节水灌溉制度。采用非充分灌溉、抗旱灌溉和低定额灌溉,限制对作物的水分供应,巧灌关键水;增加有效降雨利用,加大土壤调蓄能力;对作物进行抗旱锻炼,采用“蹲苗”等技术,降低田间腾发量,提高作物对农田水的利用效率。 * * ——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一次霜冻出现所持续的时间。 无霜期(frost-free season) ——确定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依据 如无霜期150天~180天可种植早熟陆地棉。 无霜期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节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在春播时以5cm土温论温度指标。 (二)土温因地形、坡度、土壤水分、耕作条件等条件而异。 (三)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差明显。 一、温度对发芽、出苗与生长的影响 寒害(chilling injury):亦称冷害,零度以上低温对作 物造成的伤害。 ——如水稻的烂秧、空秕粒,油菜的荫角等。 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水分平衡失调(蒸腾大于吸水) 光合速率减弱 呼吸速率起落大,代谢活动紊乱 ——寒害过程的生理效应 二、 逆境温度对作物的危害及抗逆防御 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如油菜、小麦越冬期冻害、棉花晚桃遭霜冻。 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细胞间结冰导致原生质过度失水(蛋白质、原生质凝固变性) 细胞内结冰导致机械损伤生物膜 ——冻害过程的生理效应 高温对作物的危害 直接伤害:高温直接破坏作物细胞质结构,导致死亡。 ——在温度渐升过程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