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考试试题.doc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考试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5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单选题(30道试题) 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 B. 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 C. 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 D. 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 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说明 A. 百家融合的趋势 B. “尚同”的治世理想 C. 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 D. 依法治国的合理性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 D. 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 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事物自相矛盾 C. 事异则备变 D. 逍遥无为 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这一评论针对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 A. “天”是否有意志 B. “天”是否客观存在 C. “天”是否施行“仁政” D. “天”是否高高在上 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A. 外儒内法 B. 大相径庭 C. 法古用今 D. 殊途同归 9.董仲舒向汉武帝进言时说:“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势,又有能致之资,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爱民而好士,可谓谊主矣。然而天地未应而美祥莫至者,何也?”按照这一思路,董仲舒最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 A. 提倡“大一统”,强化君主专制 B. 充分认识天人感应理论的合理性 C. 减轻人民的负担,积极推行仁政 D. 以“三纲五常”的思想教化民众 10.站在孔府大门前,可以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孔子 11.朱熹是理学大师,其《四书章句集注》对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B.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C.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12.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新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C. 吸收了佛教思想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13.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