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思想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李靖年少即博通史書,尤其喜歡 研究兵法,其舅父韓擒虎(隋代 名將)曾說:「可與我討論孫吳 兵法的人,只有李靖一人。」 隋代名將。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 人,世代將門。父韓雄,北周時,官至大將軍 。擒虎受家庭的影響,少年時就以膽略見稱; 又喜讀書,經史百家,皆略知大意。 李淵於太原起兵,迅速攻下長安,李靖被俘虜, 將被斬首時,他對李淵大喊:「閣下難道不想成 就大事嗎?為什麼要冤枉殺壯士?」李世民勸李 淵赦免李靖,並任命他為將領,協助平定天下。 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人。世代顯貴,受北 周唐國公爵號,後受隋煬帝弘化留守,兼領潼 關以西的軍事指揮大權。見隋煬帝無道,天下 大亂,起兵太原,創建大唐,在位九年,傳位 於李世民,自稱太上皇,廟號高祖。 李靖幫唐高祖統一中國,平定江南。當時蕭銑盤據長江中下游,李靖奉命征討,屢戰屢勝,蕭銑被迫投降。而李靖以仁愛之心引導投誠,也讓江南各地叛將紛紛來降,李靖因功封為永康縣公。 李靖將南方叛亂勢力一網打盡,高祖擢升李靖為兵 部尚書,常說:「李靖是開唐的第一名將,就連古 代的大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有哪一位比 得上他?」 唐太宗貞觀3年,突厥南下向唐朝求援。唐太宗 認為此為消滅邊患,收復失地的大好機會,於是 派李靖擔任統帥北伐。貞觀4年,李靖大破突厥 主力。 李靖攻克定襄之後,又選了精銳騎兵一萬人,長 驅直入陰山地區,擄獲突厥將士數千人;之後, 強攻突厥大本營,生擒頡利可汗,全勝而歸。 貞觀9年,吐谷渾侵擾中國邊疆。太宗擔憂李靖年紀已大,無法出外征伐,沒想到李靖得到消息後,主動表示願意領兵平亂,率軍深入積石山,前後數十場大小戰役,打得吐谷渾毫無招架之力。       為自晉代至唐代,建國於青海之遊牧國家。 吐谷渾為建國者之名,因用為其部落及國家之名。 李衛公問對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九十八 個問答。上卷主要論述奇正關係,中卷是各種 陣式的演練與實戰,下卷主要論述指揮作戰的 原則。至於各卷研討的古代陣法與軍制,多已 不合現代所用。 孫子兵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正」是指以正規的方法,整齊實施 。「奇」是指出敵意表而不失敵敗亡的時 機。 李靖的軍事思想核心,主要反映在李衛公問對中 ,他認為「奇」、「正」是互相對立而又相互依 存。 李靖根據孫子兵法兵勢篇的論點,特別指出奇正 相變、循環往復沒有窮盡。 假如退卻時,旌旗雜亂不整齊,鼓聲大小不相應, 號令喧囂不統一,這是因為真正打敗仗而後退,不 是奇兵。 但若旌旗、鼓聲、號令都非常整齊畫一,只是表面 看來好像紛亂的樣子,這種情形就不是因打敗仗而 退卻,必定有詭詐埋伏,等敵人上當,即是奇兵。 李靖對於奇正與虛實的關係有其特殊見解:「敵的 實處堅處,則我必以正兵攻擊,敵的虛處弱處, 則我必以奇兵攻擊;假如不知奇正,雖然知敵虛 實,哪能克敵制勝呢?說得千言萬語,總不出於 『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 「虛」通常指劣勢和弱點,「實」則指優勢和強點。要識別虛實,必須先懂得奇正相生的方法。懂得奇正相生,就可以採取主動來誘使敵軍調動,從而摸透敵軍的虛實,以正兵對抗敵軍的堅實之處,出奇兵攻擊敵軍的虛弱之處,終將戰勝敵人。 李靖認為,「奇音機,故或為『握機』。」「機」 有「待機」與「創機」二種,在敵人無機可乘,又 不能創造戰機時,就只有待機。等到敵人出現矛盾 與弱點,可以創造對我方有利的勢機時,則「創勢 」以取勝 。 對於兵力強大的敵人,或是遠道而來且糧餉供應 充足的敵人,不可立即與其決戰,應當等待敵人 疲弱再反攻。 李靖說:「不戰在我」,「不戰」是指把握與敵決戰的 時機,並非不與敵人作戰。 「知己知彼,兵家大要。」有充足的戰爭整備, 才能與敵人戰力相當。戰備措施適當,士兵經過 嚴格訓練,謀畫完整周延,部隊行動隱密,知己 知彼,雙方未交戰即已在戰略態勢上贏過敵人。 善於作戰的將領,應是修習武德、信賞必罰,才 可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還要不斷偵察敵情,及時 發現敵的弱點,充分掌握擊敗敵人的時機。 善戰者不存僥倖心理,開戰之前一定做到「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等待時機戰勝敵人。」 奇正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思想概念,主張先正後奇。李衛公解釋「奇正」:先投入戰鬥的是正兵,後投入戰鬥的是奇兵;正面作戰是正兵,從側翼發動攻擊是奇兵。 李衛公問對使中國古代兵學體系有了新的發展,對傳統兵學理論有新的詮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認為兵法「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 強調爭取作戰的主動權。 對於「奇正」和「虛實」有新看法,李靖指出「凡是善用兵的將軍,沒有不用正兵,也沒有不用奇兵的,他們所使用是奇是正,使人無法揣測,所以指揮作戰,正兵也勝,奇兵也勝。」 反對將「攻守」分割,認為「攻是守的發動源由,守是攻的運籌策略,守的時代就是準備攻擊,無論攻守,目的在於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