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二、生物分解的分类;*;2、根据是否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分为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两种类型。与厌氧生物分解相比,好氧分解往往具有分解速率快、分解程度彻底、能量利用率高、转化为细胞的比例大等特点。 ;*;*;*;4、厌氧反应概括如下: C → RCOOH(有机酸)→CH4 + CO2 N → RCHNH2COOH → NH3(臭味) + 有机酸(臭味) S → H2S(臭味) P → PO43- 水体自净的天然过程中 ;二、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分解;1、有机物氧化和细胞物质合成的反应: ;3、细胞物质的氧化(内源呼吸) ;4、一般情况下,生物处理构筑物内新生长(增加)的细胞物质等于所合成的细胞物质减去由于内源呼吸而耗去的细胞物质,可用于下列算式表示: △X=a △S-Bx △X表示新生长的细胞物质(Kg/d) △S表示所利用的食料(基质),即去除的BOD5(Kg/d) X表示构筑物内原有的细胞物质(Kg) a表示合成系数 b表示细胞自身氧化率或衰减系数。 a和b的值可通过试验确定如下: 将式两侧各除去X,得: △X/X= a △S/X-b △S/X为横坐标, △X/X为纵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即a,纵轴上的截距为(-b);;;初次沉淀池;*;;; 第二节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生物分解性试验;(一)生物分解潜能试验 目的:评价有机物是否具有被生物分解的潜在性。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易生物分解试验和本质性分解试验。 1、易生物分解试验 目的:评价有机物是否很容易地被生物完全分解,一般在不利于生物分解的条件性进行。 方法:以受试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接种的微生物浓度较低,且微生物事先不经过驯化。在易生物分解试验中得到良好分解效果的化合物,可以认为在一般环境中也很容易被生物分解。但是,在易生物分解试验中分解效果较差的化合物,并不能判断其在环境中不能被生物分解。;;(二)生物分解模拟试验 目的:评价有机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河流、湖泊、土壤中的生物分解性。 关键:尽可能地在接近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分解试验。;(三)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评价的一般步骤 ;二、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般规律,但例外较多);;8)好氧条件下的降解规律与厌氧有时不同;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单独存在时不能被降解,只有在其它物质被降解时才能被降解的现象。(不能作为能源或碳源的化合物的代谢);*;(四)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生物分解和转化过程中,有机物的毒性往往发生变化。 生物分解产物的毒性低于原化合物时的生物分解作用,称去毒作用(Detoxication 生物分解产物的毒性大于原化合物时的生物分解作用,称激活作用(activation)。常见的激活反应有:脱卤作用、亚硝胺的形成、环氧化作用、硫醚的氧化、甲基化等。;去毒作用机制:;2. 激活作用(activation);(3)环氧化作用(epoxiadation);BOD5/CODcr0.4-0.6 可生物处理性好 0.2BOD5/CODcr0.4 含有难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较难生物处理 BOD5/CODcr0.1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分解性差,难以生物处理;;*;3. 木质素(lignin);二、淀粉;;;炼焦、石油、煤气 ;甲烷假单胞菌、青霉、头孢霉、甲烷极毛杆菌可以分解烷烃。用于天然气的勘探。 ;;一、氮的循环 ;;;二、蛋白质的转化 ;氨化细菌: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 好氧性:荧光假单胞菌、灵杆菌 厌氧性:腐败梭菌 兼性菌:变形杆菌。 ;(二)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硝化细菌的特性: (1)革兰氏阴性菌,不生芽孢 (2)强好氧性 (3)中性或碱性环境。不能在强酸环境生活。 (4)对毒物敏感。很少的锰对其有毒害。 ;3、硝化作用的过程 ;4、 硝化作用进行的条件 ;*;(1)溶解氧(DO):DO低于0.5mg/L时,硝酸菌活性受到抑制,而亚硝酸菌(即氨氧化菌)对低溶解氧的耐受程度高于硝酸菌,DO低于0.5mg/L时仍能正常代谢。 (2)温度:温度低于12oC,硝化活性明显下降,30 oC时活性最大,超过30 oC时,活性反而降低。 (3)pH值:亚硝酸菌的最适pH范围为7.0-7.8,而硝酸菌的最适pH范围为7.7-8.1。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硝化活性。硝化过程常大量产酸,可使pH值降低,限制硝化作用进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