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_以孝泉_新.docVIP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_以孝泉_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四川盆地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编号:2008ZX05002-004)。  作者简介: 王春梅,女,1981年生,博士研究生;从事沉积地质学与储层矿物岩石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电话:15982265665。E-mail:may _time@126.com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以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为例 王春梅1 黄思静1 孙治雷2 胡作维1 黄可可1 佟宏鹏3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春梅等.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以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为例.天然气工业,2011,31(8):43- 47.  摘 要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具有埋藏深、 致密、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裂缝的发育程度对储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岩心观察和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研究了裂缝的发育类型、发育密度、发育频率以及充填特征。结果表明:储层中以低角度裂缝发育为主,高角度裂缝欠发育;微裂缝对须二段储集空间的影响显著大于须四段,在须二段地层中,对储层渗透率有实质性影响的主要是一些相对宏观的裂缝。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差异压实导致的非构造作用是该区裂缝尤其是须二段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但后期燕山、喜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都可能叠加在原有的非构造成因的裂缝上,使之具有构造成因色彩。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储层 薄片鉴定 裂缝 非构造成因 构造成因 差异压实  DOI:10.3787/j .issn.1000-0976.2011.08.010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位于龙门山前缘的川西坳陷中段, 晚三叠世以来须家河组沉积期间,深受龙门山造山带崛起的影响,沉积环境完成了自海相向陆相的变迁,并历经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次大的构造运 动的改造[ 1- 3]。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致密砂岩储层,自下而上分为须二—须五段,位于上覆的侏罗系白田坝组和下伏上三叠统的小塘子组、马鞍塘组之上,并与下伏小塘子组、马鞍塘组形成两个成藏组合,即下部马鞍塘、 小塘子组(生)—须二段(储)—须三段(盖),上部须三段(生)—须四段(储)—须五段(盖) [4- 7]。  前人研究表明,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主要为须二段和须四段, 属裂缝型或孔隙—裂缝型储层,除喜山运动对裂缝活化沟通的部分储层能获自然产能外,仍有大量的天然气封存在微裂 隙及孔隙中[ 8- 12]。据岩心密度统计,裂缝密度普遍都超过5.59条/m,局部岩心段上包括微裂缝在内高达65.71条/m,而川孝565井的薄片见缝率达到了 78.9%, 裂缝的广泛发育在改善致密储层砂岩物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20]。研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裂缝识别及发育特征   为便于统计将该区岩心裂缝按角度大小分为Ⅰ 型、Ⅱ型两种,Ⅰ型指低角度裂缝(<45°,含水平裂缝),Ⅱ型指高角度裂缝(≥45°,含垂直裂缝)。对该区8口重点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 并选择其中典型段的52.28m作了细致识别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1.1 裂缝的形态特征   岩心上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低角度裂缝, 通常小于等于15°,基本上沿板状交错层理或水平层理分布,缝宽小于等于0.30mm,大多无充填,处于开启状态,部分所观察到的低角度裂缝残留有油迹。低角度裂缝在所观察的8口井中均有分布,并在某一层段密集出现,呈“酥饼状”构造。 · 34·第31卷第8期                  地 质 勘 探              表1 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岩心参数统计表 井号层位 深度/m顶面 底面 岩心长度/ 数量/条总数量型型密度/条·m-1 型型总密度 频率 型 型 川高561T3x4 3 627.66 3 631.36 3.70 2 1 1  0.27  0.27  0.54 5 0.00%50.00%川合127T3x4 3 387.48 3 388.32 0.84 27 24 3 28.57 3.57 32.14 88.89%11.11%川合137T3x4 3 920.00 3 923.61 3.61 0 0 0 0 0 0  0  0 川合139T3x4 3 778.99 3 782.99 4.00 7 7 0  1.75  0 1.75 100.00%0 川罗562T3x4 3 603.63 3 603.86 0.23 20 20 0 86.96 0 86.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