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论语》看现代教育
作者简介:聂依丽(1992—),女,汉族,湖北咸宁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摘要:任何一部经典的解读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论语》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精要的言语给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养成等等。
关键词:论语;孔子;现代教育
《论语》,仅仅一万多字,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它可以用来治国资政,北宋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可用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论语》也似乎慢慢的成为一种风尚。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也没有很深入的去研读过《论语》,在此只是从我读《论语》中体会到的一些做简单的阐述。《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论语》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本文,就从《论语》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出发,分以下四个方面对《论语》稍微进行解读。
一、由什么人来教?
1.身正,而后正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你立下一个规范制度,你万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让学生不乱扔杂物,自己却随手丢垃圾等等,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我想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老师,孔子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人格。
3.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述而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虚心请教他,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唱和。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善于学习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如今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好多东西我们要具备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老师也一样,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传播错误的知识最终只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也亵渎了老师这个职业的价值。
4.心存“浮云之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篇》)我个人向往的职业便是教师,而我认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必须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细心认真、坐得了冷板凳也受得了寂寞的人才能干好的职业。带着一颗功利心去从事它,你的一生都不会收获事业的快乐。所以当时光飞逝,也一定要坚守住那份执著与淡泊,坚守住那份“浮云之志”。我认为教师所获得的财富,是在那一页页厚重的文字上,在学生们对你的尊重与敬爱上,这是无价的。
二、教什么人?
《论语》中所归纳的好学生应具备的特质有三:一、不贰过。二、止于至善。三、举一反三。在孔子的眼中理想学生是什么样呢?孔子在《雍也篇》中给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人无完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是一种了不得的境界修养。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人格的完善。好学生颜回对学习有这样一番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看,有志于学习的人总是有一颗坚定的、务实的、止于至善的探索之心。
此外,《论语》中多次强调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类似的思想有多次表达。如《述而篇》中孔子有言:“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这些学习方法对我们学生的素质培养都起到一个启发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学生都能自觉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教育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三、教什么?
对这一点,《论语》以一言蔽之,即:文、行、忠、信。文,指文化;行,行为规范;忠信,即为诚信。这里说的与中国当代教育的大体目标是基本吻合的。这个道理说得更直白些,就像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讲的那样:“给学生一张大学门票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
四、怎么教?
这就是涉及到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