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不同覆土栽培方式下杏鲍菇菌渣对姬松茸产量的影响
摘要目前,栽培姬松茸的主要方法是培养料经过2次发酵后进行床架式栽培,为了探索一种用菌渣栽培姬松茸的较好出菇方式,该试验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杏鲍菇菌渣,设置5种配方,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培养料装袋,并进行常压灭菌,菌丝满袋后,采用2种出菇方式,一种脱袋后掰块覆土出菇,另一种直接袋内覆土出菇,通过调查菌丝爬土时间、生物学效率、出菇周期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脱袋掰碎覆土出菇方式效果较好,其菇型均匀,畸形菇少,生物学效率高。
关键词姬松茸;杏鲍菇菌渣;覆土栽培;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8-0059-03
中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大国,很多食用菌出口到日本等国。其中,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近年来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t,2004年达到6.1万t,且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1]。据统计,仅福建省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企业就达几十家。随着杏鲍菇产业规模化、工厂化的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菌筒被淘汰,如福建南平和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天均有1万~2万筒杏鲍菇菌筒被废弃,粗略估计,福建省杏鲍菇菌筒被废弃的数量每年将超过2亿筒。这些废培养料如果不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将会给食用菌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轻则造成环境污染,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重则导致病虫害大量蔓延,造成食用菌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姬松茸在福建省种植较多,尤其是莆田地区,菇棚随处可见,使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采用不同的出菇方式,通过对比,找出一种优质高产的出菇方式,为大规模使用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降低成本,缓解环境污染,解决栽培原料短缺等问题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姬松茸菌株,购自福建省农科院地热所,菌株编号为ABM(姬松茸)L9。菌渣,购自杏鲍菇生产企业;稻草、牛粪等材料,从农户家购买;其他辅助材料从食用菌生产合作社购买。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配方。设5个栽培料配方,配方设计见表1。每个配方各栽培200袋。
1.2.2各配方培养料的发酵及发菌方法。具体如下:
(1)培养料处理。①拌料:将各组培养料按配比逐一称好,摊在干净的水泥地上拌匀,堆成凹形,再将溶好的红糖倒入其中,边倒边搅拌,拌料要均匀透彻,直至有少量水渗透料堆底部流出,料水比约为1∶1.2,含水量约60%。②发酵:原料准备好后,各组料隔离混合建堆,利于料温的升高。建堆5d后,料温达到50℃以上,翻料,适当补充水分,并调整pH值到8。重新建堆后,每组培养料的中央处插入空心竹竿作为通气孔。第1次翻堆后3、5d进行第2、3次翻堆[2],2d后将培养料推开冷却。③装袋:用17.00cm×33.00cm×0.05cm的聚丙烯折角袋装料,每袋装干料0.4kg,要求松紧适宜,棉花封口。
(2)接种。待料温降至室温,在接种室的接种箱内无菌操作接入原种,将菌袋搬至洁净的培养室内培养。
(3)发菌培养。密切注意培养室内气温的变化,及时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20~30℃,接种后1周应排查栽培袋,观察菌丝体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袋,应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之后再做1~2次检查。待菌丝长满栽培袋,便可移放到栽培室开袋出菇。
1.2.3后期栽培管理。根据覆土出菇方式不同设2个处理,即脱袋掰块覆土出菇(A)、去掉封口棉后直接在袋内覆土出菇(B)。每个处理均设表1所示的5个配方。
(1)覆土。待菌丝透底时,将处理A中每个配方的90个菌包脱袋压碎,整成宽1m、长3m、厚6cm的菌块,然后覆土,土层厚约3cm;同时,将处理B中每个配方的菌包去掉封口棉,直接覆土。覆土后喷水1次,水要湿透土层,通风6h,再盖上编织袋保湿,以便菌丝爬土。
(2)出菇管理。1周后,大部分菌丝爬上土面时,掀开编织袋通风降湿,让菌丝在土层蔓延密集。这一阶段要密切观察覆土湿度,当表面覆土发白时,应及时喷水,使表面土粒保持捏之能扁而不散且不粘手的湿润状态。当土层内出现很多黄豆大的子实体时,向土面喷重水1次,直到培养料稍湿为止,并且要少量多次喷洒,喷水期间要增大通风量,以免子实体窒息死亡。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控制在20~28℃。一般覆土10~15d出菇,一潮菇采毕后,应整平畦面,停水4~6d后,重复上述管理。
(3)采收。当菇盖开始向外生长而菌膜未脱离菌柄时采摘。采摘后削净泥土,洗净鳞片,及时脱水烘干,分级存放待售。
(4)转潮管理。一潮菇采收完毕,视覆土层含水量而定下一潮的喷水时间,若比较干,可马上喷水,或待子实体出土时再喷水。该试验的一个生产周期,共采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