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诊断技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初诊接待;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三、相关知识 ;四、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摄入性谈话 ;(一)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的依据;(二) 确定提问方式;(三) 倾听;(四)控制谈话方向;(四)控制谈话方向;(五) 对问题进行归类;(六)谈话法简介 ;(六)谈话法简介;病史采集法提纲 ;病史采集法提纲;了解思想和行为的提纲 ;(六)谈话法简介;(六)谈话法简介;(六)谈话法简介;四、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注意事项;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 (一)按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2、生活状况;3、婚姻家庭;4、工作记录;5、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7、自我描述;8、求助者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二)按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三)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案例2练习—请按提纲整理求助者目前的状态。;每到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不尽人意,与理想差距太大,不愿意见人,不理睬别人,觉得似乎连天空都变得非常暗淡。情绪非常低落,经常委屈、哭泣。
睡眠情况也不好,每天早上4点钟左右就醒了,早醒后就陷入一种深深的痛苦之中,昔日的快乐和愉悦荡然无存,无法集中注意做事,也没有意愿去做事。这段时间状态特别糟糕,头脑像有什么东西罩住一样难受,浑身上下不舒服,不愿与人交往,不想上班,不想做事,甚至朋友的电话都不想接。;答案;对资料的可靠性加以说明;相关知识;(二)验证资料的可靠性;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一)了解当时咨询师的诊断以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二)分析当时去医院就诊的原因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何。
(三)求助者过去曾经历过心理咨询,很可能由于咨询(或治疗)效果不好而来。有可能是诊断不正确。对以往的诊断及咨询(或治疗)过程做详细地了解,即使对权威机构的诊断也不要盲从。
(四)有的求助者原来确实患有精神病,但这???的问题并不是原来的精神疾病,而是另外的问题,这些都是要仔细地加以区分的。
(五)还有的求助者经过以往的心理咨询之后,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加重。这就必须详细了解其咨询过程,澄清问题的性质,以免对求助者继续造成伤害。 ;第二节 初步诊断;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三、相关知识;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案例3:
李先生,35岁,物理学副教授。
1年前,他晋升为副教授之后的1个月,妻子突然离他而去,与另外一个男人同居。因此他变得非常抑郁,近4个月来又出现焦虑、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其生活、工作变得没有规律,个人卫生懒于自理,虽想改变,但力不从心。前来咨询寻求帮助,与刘治疗师约定每周进行两次门诊心理治疗。几次会谈后,李先生感觉病情缓解了一些,能够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心事,但仍然十分焦虑。
接下来的几个月治疗中,他开始谈及童年的一些创伤性经历,但注意力却更加难以集中,甚至症状有所加重。刘治疗师认为这不足为怪,因为患者开始回忆痛苦记忆的时候会出现注意力短暂性难以集中等现象。她建议把治疗性会谈改为每周3次,李先生同意了。;但此次会谈后1个月,李先生突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其脑内有一个较小但是正在增大的肿瘤压迫了血管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致死。
器质性精神障碍
几个月后,李先生的家人起诉刘治疗师并正式立案。因为没有考虑到患者的注意力困难也有可能是器质性因素引起,并且没有建议患者转诊或找神经科医生会诊,或者内科医生进行医学检查,最终导致误诊,刘治疗师被指控为渎职罪。;思考:对心理治疗师的能力要求 ;案例4:;案例2:;思考:心理治疗知情同意的内容 ;案例5:
你治疗1例14岁患者16个月,一次在会谈中,她突然讲在过去4年中一直被其继父性骚扰,以致长期慢性抑郁。不过她警告:“如果你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我将自杀”。
试问:1)你的感觉如何?2)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把这件事讲出来:儿童保护服务或其他机构;你的临床督导;家人或其他人?3)什么客观事实或因素制约你的干预?4)什么潜在的法律义务影响你的情感反应及行动? ;思考: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保密原则;案例6:;案例6:;思考:心理治疗中的多重关系;案例7:;这学期开学别的同学都为补考而着急,他没有一点反应。前两周的一次生物学考试,因为睡着了没有及时醒来而缺考。当老师问起此事,表现得非常从容镇静,对老师说:“没什么,不必着急”。
明强经常自言自语,有时无故发笑,同学问及他为什么笑,自诉想到好笑的事情就会自己笑。老师以学习问题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