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俗人养生,快乐做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里巴人:俗人养生,快乐做人   很多人把养生和治病相混淆。其实养生和治病是两码事。你有病,就一定要看医生;但如果你想保持健康快乐的生活状态,医生是帮不了忙的,得靠自己。别人说讲养生得80多岁的人来讲,我刚40岁就来谈养生,是不是早啊?现在大家开始宣传一个新观念——“治未病”。这里的“治”并非指治疗,而是治理,并且,“治未病”里的“病”也不是一般的病征,而是指产生疾病的环境。把这个环境治理好了,你就可以不得病、少生病。这就好比家里来了苍蝇,我们用杀虫剂一喷,苍蝇死了。可没过两天,又来一批苍蝇。什么原因?原来家里有没清理掉的垃圾,就是这堆垃圾招来的苍蝇。“治未病”就相当于清运垃圾,没有垃圾了,想让苍蝇来,苍蝇也不愿意来。身体里没有产生疾病的环境,疾病就不找你,“治未病”就是改善自己的身体环境。   防病的关键在内因   病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有个病因的问题。按照中医的传统观念,病因就两个:外因和内因。   这两个因素就写在“疾病”这两个字里。“疾”字,病字框加一个矢。矢就是“箭”的意思,即外来的损害,就像射过来的箭一样。所以,从外部来的、侵害你身体的东西就叫“疾”,像细菌、病毒;而“病”字由病字框和丙组成,“丙”在中国传统中是火的意思,俗话说“百病从心生”,心火就是不良的情绪,像忧虑、恐惧、愤怒、悲伤等等,这些情绪变成心火,最后生成病痛。因此,“病”的问题如果用应付“疾”的方式来解决,总是不能除根的。   但是通常疾病又是相伴而来。比如我抑郁了、恐惧了,这样,外界的风寒就更容易侵害我。人人都是先得病,后染上疾的,因为症状有点严重,所以把关注点放在症状上,忙于消除表面的疾的问题。   可能有人还会困惑,难道说疾病都是由情绪造成的?我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让她苦恼了20年的偏头疼治好了。我问她吃了什么药?她说吃药、扎针好多年都没搞定,这次只在一天当中就好了。这么神奇?她说她搬家了,离开了她爱唠叨的婆婆,头马上就不再疼了。过去她每天一下班,只要见着她的婆婆,她就马上犯头疼,长期这样。她也找不到原因。到医院去查了多次,说“血管性”头疼、“神经性”头疼各种说法都有,弄了半天原来是“婆婆性”头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治未病”,环境改变了,病就除根了。   理念一生都会影响你,一个正确的理念,一生都快乐;一个错误的理念,误导一辈子。   装聋作哑长寿翁   前段时间,某电视台报道了一个老太太:105岁的高龄,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大家都想知道她是怎么养生的,问她“是不是特别注重饮食?”老太太不回答。再问她“是不是常吃素?”老太太把自己灶头的锅盖打开,里边有大肉,“我每天都要吃这个,不吃不舒服。”并且这老太太还有每天抽两口烟的习惯,不抽睡不香。   记者纳闷了:这些都不符合现在养生的理念啊?老太太一笑,说了一个长寿的秘诀——装聋作哑。“我105岁了,儿孙、重孙子、重重孙子都一大堆了。家里人有的喜欢我,跟我亲,也有的不喜欢我,说我老不死。我听得很清楚,也看得明白着呢,可就跟没听见没看见一样。我从不操心是谁说的,我每天只是关心是不是给了我两块肉,我的烟叶够不够,剩下的事不管。我心里想的就是我自己这点事,所以活到105了。”   可见养生就是养心,心理平衡了就好办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补哪里?就是补心态。   发发脾气有利养生   “病”就是心火,心火是从肝上来的。古人的说法很形象,肝属木,木头一点就着,容易上火。严重的就会像周瑜那样,生气就给气死了。   人体内气太多了,发不出去,老憋着,就成了心火。心火的源头不在心里这块,而是在肝上面,所以要把肝调理平衡了,不上火了,病因就消除了。   每个人都会生气,有人说我修养好不生气,这只不过把气藏得比较深罢了。气不发出来,就容易上火。   我从不劝人莫生气。不发脾气这个气往哪里走?只能在身体里面憋着!人有气了就应该发出来,有脾气的人才是有血有肉的人,像张飞那样,有气就“哇呀呀”怒吼,多可爱。   生气本身对身体没损害,关键是你的气得在该发的时候发出来,而且发得恰到好处。这关键是掌握个度。孔子说“发乎情,止乎礼”,在情感上表现出来,在礼节上适当控制。   中国的文字特别有意思,“俗”人就是吃五谷杂粮的人;“仙”人是在山里面待着的;而“佛”字里的“弗”就是“不”的意思,佛就不是凡人呐。因此我们是俗人,俗人就应当有俗人的快乐。   多听听身体的语言   有人说,你教给我一些绝招吧?最好告诉我,怎么找经络、揉穴位,最好像开关一样,一按身体就好了。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因为我根本不去找经络。人的12条经络,都在身上,想找的时候一摸就有了,就像字典一样,没必要背得滚瓜烂熟,把360个穴位记住,把12条经络都找准。这就跟写文章一样,需要的时候把字典拿过来用一下就行,不需要天天背字典。有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