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禹偁初贬商州缘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试论王禹偁初贬商州缘由   作者简介:单贞贞(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河南大学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摘要: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亦是一名政治家。其被贬商州的起因是庐州尼姑道安诬告徐铉一案,当时王禹偁不顾宋太宗有意处置徐铉的想法,执意为徐铉雪诬,触怒于太宗,得罪于僧尼;其时又因王禹偁过分褒扬孙何、丁谓二人,引起行为不端的士子不满,最终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关键词:王禹偁;行道意识;诋佛;臧否人物   王禹偁被贬商洛是在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关于这次被贬的原因,《玉壶清话》、《宋史?王禹偁传》、《邵氏闻见录》都有记载,其所说大致相同,即庐州尼姑道安诬陷徐铉,王禹偁为洗刷徐铉冤屈、惩罚道安,最终惹怒宋太宗而被贬商州。实际上,徐铉一案只是王禹偁被贬的一个导火索,其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微妙的因素。   《宋会要辑稿》十分详细的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始末:“责禹偁商州团练副使……坐庐州尼道安尝请之开封府讼兄萧献臣、嫂姜氏不养母姑,府不为理,械系道安送本郡。至是,道安復击登闻鼓,自言尝诉兄嫂不孝,嫂姜氏徐铉妻之兄女,铉以尺牍请托张去华,故不为治,且诬铉与姜姦。帝颇骇其事,以道安、献臣、姜氏及铉、去华属吏。狱具,大理寺以铉之姦罪无实,刑部详覆,议与大理寺同,尼道安当反坐。帝疑其未实,尽捕三司官吏系狱而有是命。”按《宋史?徐铉传》推算,徐铉当时已经七十六岁了,他怎么可能和自己妻子的外甥女通奸呢?道安所讼明显不实。太宗听说后十分震惊,就将道安、萧献臣、徐铉等人交给有关部门审查。经过大理寺、刑部的调查,最后证明徐铉是被诬告的。面对这样的结果,太宗却是有所怀疑,并处罚了这件案子的相关人员,其中就包括抗疏徐铉,要求惩罚道安王禹偁。那么太宗“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不理调查结果执意处罚相关人员呢?   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这次事件的两个主角:徐铉,张去华。徐铉初侍南唐,后随李后主降宋,初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任右散骑常侍。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改左散骑常侍。作为亡国降臣的徐铉,必少不了见疑见弃的经历。为了安抚和对掩饰朝廷对亡国降臣的疑弃,宋太宗在太平兴国二(公元977年)年下诏,让李昉等编撰《太平广记》,徐铉也曾参与其中,在是否要将自己所著的《稽神录》编入其中时,徐铉犹豫不决,“不敢自专,辄示宋白,使问李昉”。若徐铉得到重用,得到太宗的信任,何至于想要收入一部书都要向李昉请示呢?不仅如此,太宗还让他去探望其故主李煜,对他加以试探,每一次见面都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默记》卷上就详细记载了徐铉与李煜的一次会面,“铉遂径往其居,……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由此可见太宗对那些降王、降臣的怀疑和戒备。张去华当时是开封府的判官,是太宗挑选出来辅佐开封尹许王元僖的。许王元僖曾是太宗最喜欢的儿子,并有意让其继承皇位。在任命张去华时,太宗并亲至召见了他,并对他说:“卿等(当时的开封府推官陈载)朝之端士,故茲选用,其善佐吾子。”后来,张去华就迁左谏议大夫,太宗又命枢密院特意传旨,以示让张去华辅佐许王元僖之意。可见,太宗对张去华的倚重。   一个被太宗见疑的亡国旧臣,一个太宗亲选倚重之臣,两个本没太多交集的人,却因徐铉的“以尺牍请托”有了联系。臣僚之间相互交往本没什么,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却是有点不合时宜了。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二载,“国初,不喜人附会权势,故大臣不于私第见客”。又宋太宗更是厌恶官员之间相互请托。《宋史?张齐贤传》载,太宗时期有位名叫王延德的大臣,在太宗未即位时,便在晋府做差事,后来想去地方做官,便请求他的同僚朱贻业,朱贻业和当时的宰相李沆有姻亲关系,李沆又将这件事拜托给了张齐贤,太宗知道后则是“怒其不自陈而干祈执政,召见诘责。”因此笔者认为,太宗对这次事件在意的是“铉以尺牍请托张去华”,是大臣的私下交接。更何况这次的主角是南唐旧臣——徐铉,及宋太宗亲自为自己心中的太子所选的辅臣——张去华。加之,淳化二年九月前后,宋沆等人屡次上疏请求太宗立元僖为太子,这让并不急于立太子的太宗十分的恼怒。因此,不管徐铉有是否有罪,他们都引起了太宗的疑心,太宗当然要对徐铉等人施以惩罚。王禹偁似乎没有明白太宗的心思,也或许他也想到了,但他那“狷介”、“直道”的性格及其对佛教的排斥,使得他毅然“抗疏雪鉉,请论道案罪”,最终引来了帝王的雷霆之怒。   然而,违背太宗执意要惩罚徐铉、张去华等人的意愿并不是王禹偁此次被贬的唯一原因。宋初的君主似乎都很推崇佛教,宋太宗亦然。他曾用了将近八年的时间建了开宝寺塔以藏舍利,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