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认知行为疗法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案例报告
摘要:求助者,女,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以“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司法考试临近,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提不起精神,无法静心复习一月有余”为由前来咨询。咨询师通过摄入谈话法、观察法等取得临床资料。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咨询,即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咨询阶段和结束与巩固阶段。经历6次的咨询时程,多方评估,该案例咨询效果良好,求助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和同学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错误观念得以矫正。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一、来访者的一般资料
求助者:谢娜(化名),女,21岁,汉族,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中上,独生女,四川户口,无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一)主诉:
感觉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司法考试临近,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无法静心复习,内心痛苦、焦虑、烦躁一月有余。
(二)求助者个人陈述:
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进入大学以后,我觉得宿舍的同学也都不喜欢我,也不愿意接纳我。所以平时也不怎么主动与室友交谈,学习、上课都是我一个人,我己经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了。但是一个半月前,我晚上上自习很晚回来,已经很累,洗完澡就躺在床上睡觉,其他三个人在上网,叫了几声也不关灯,我当时就觉得是他们故意与我过不去,合伙整自己,一气之下就自己下床把灯关了,其他三人表示不满,发生了一些口角。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不是他们的对手(学校是四人间),后来怎么也睡不着,越想越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系复杂,难以相处。自从这件事情之后,我就经常睡眠不好,头痛,记忆力下降,越发沉默寡言。
三、求助者同学描述
求助者性格内向,在宿舍也不多说话,不打闹、开玩笑。上课回来也是坐在书桌前看书或是去上自习,与周围同学交流少。班级活动也很少参加,刚开始时同学有活动还叫他,可每次他都推辞不去,渐渐的大家有什么活动就不叫他了。与室友关系一般,没有很要好的朋友。那次不愿意关灯是因为有作业没做完,不是故意针对她的。
四、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体貌端正,衣着干净整洁,表达能力尚可,叙述问题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眼神时有闪烁,不敢与咨询师对视,说话时低着头、看着地面,偶尔抬头看一眼咨询者,脸红、呼吸急促。交流时比较配合,情绪较紧张,情感表现压抑,表情痛苦,有自知力和自控力,言行一致,人格完整。
五、来访者背景资料
求助者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一中学毕业班班主任。求助者出生后父母无暇照顾,把奶奶从老家接过来照料他。幼时对其学习与生活较少过问,但物质生活从不亏待他,常有不少零花钱。求助者养成了任性、固执、脾气暴躁等不良习惯。求助者有一个表哥,学习很好,考上了国内某名牌大学,亲戚朋友经常当着他的面夸表哥,觉得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都看不起自己,从此与父母之间更加生疏,隔阂更深了。比较自卑,平时话语不多。在家中沉默寡言,在学校不愿与同学一起玩耍。小学时经常受同学欺负,回家也不敢、不愿告诉父母,认为就是告诉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帮助与关心,还可能被责骂。初中、高中与同学交流都很少,几乎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求助者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经常去上自习。
六、评估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内向,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般;社会交往适应能力受限。
(一)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1]。
(2)求助者心理问题在近期发生的,内容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轻,因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来访者因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焦虑烦躁、内心痛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及内感性不适、睡眠障碍等症状。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行为,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者半年,内心冲突与现实没有联系,也不具有道德色彩。该来访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也不足三个月,评分不足6分,问题也没有泛化,内心冲突与现实存在必然联系。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2]。
(3)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