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文化与 美术教育 当一个海浪掀起的时候,没有一滴水珠能逆向而行。 --自然规律 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没有一个行业能停止不前。 --社会发展规律 美术教育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1.2.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1.3.美术教育的文化价值 1.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21世纪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为纽带、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并由此而导致世界进入了“视觉文化”的时代。 美术教育在实现原有目标的前提下,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以便能适应并参与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全球化信息交流。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对美术教育作出新的定位,扩大了美术的范畴,也提出更高的目标,真正体现出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构成的:自然物质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信息符号环境。 人类的各种信息符号的产生、传播及其演变构建了人类的文化,不同的信息符号系统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 信息符号媒介的“视觉化”变革,使得人类的“信息符号系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 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人类文化形态的转换,而且意味着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的转变。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而今我们生活中也随处显示出视觉文化的特征: 报刊、书籍中图片猛增、幅面加大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甚至某些专业书籍也出现图像化版本; 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电话也变成能拍照、能上网的可视化手机; 企业、商品纷纷通过标志和VI设计使之视觉化; 各大文化体育活动也通过会标、海报和可爱的吉祥物而更加视觉化;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各种表演艺术也更加强调视觉效果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为了愉悦视觉,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日趋美学化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总之,正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教授所说: “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 尼古拉·米尔左夫:《什么是视觉文化》载《文化研究》第三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5页。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时代,最重要的是图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识字是脱离文盲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图像能辅助人们的识字,如幼儿的看图识字。 但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已不再是对文字的图解,相反在某些场合,文字已沦为图像的注解,出现了“图像霸权”。 虽然图像并未取消文字,却已威胁到文字,而且危及到文字所代表的理性主义价值观。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为此,美国芝加哥大学W.J.T.米歇尔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 “尽管图像表征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它现在则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哲学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 W.J.T.米歇尔:《图像转向》载《文化研究》第三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7页。 1.1.什么是视觉文化? 那么,视觉文化和图像霸权对于诉诸于视觉的美术教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又会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呢? 1.2.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米尔佐夫认为: “可以想见,这种新的视觉存在令人迷惑不解,因为注意到这种文化上的新视觉性与理解它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当代文化中丰富的视觉经验与分析这种现象的能力之间的鸿沟,既表明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视觉文化研究的机遇,又揭示了这一研究的需要。” 1.2.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米歇尔教授也针对视觉文化中的“观看行为”发表了他的见解: “观看行为(spectatorship)(观看、注视、浏览,以及观察、监视与视觉快感的实践)可能与阅读的诸种形式(解密、解码、阐释等)是同等深奥的问题,而基于文本性的模式恐怕难以充分阐释视觉经验或‘视觉识读能力’。” W.J.T.米歇尔:《图像转向》载《文化研究》第三辑,第17页。 1.2.视觉文化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其中的启示是: (1)图像、视觉对象、视觉事件等图形话语同样传递着各种意义和信息,而且传达着文本话语难以表达的意义和信息; (2)图形话语是一种流行于全球且又无需翻译的语言; (3)需要通过必要的学习才能获得与阅读“同等深奥”的“视觉读写能力”。 审视学校诸科教育不难发现,唯有美术教育方能胜任“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 1.3.美术教育的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