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及如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之商榷
一、我国养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肉牛业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在黄牛役用趋于饱和,国内外市场对牛肉要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黄牛向肉用及肉役兼用方向转化。我国牛的数量已达1亿 1千多万头,其中8千多万头是黄牛,黄牛是牛肉生产的主要来源。1997年我国牛肉产量已达522万t,是1991年的3.4倍,年递增率达26%,是各类畜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肉类拥有量仅8.9kg年,肉食结构中,猪肉要占90%以上,基本上是猪肉一统天下。1996年,我国人均肉类产量已达48kg,肉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猪肉占68.5%,牛羊肉占12.3%,禽肉占18.1%,养牛业发达的山东、河南,牛羊肉达到 18%。由于牛羊等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秸秆和野生青绿饲料等粗饲料,而牛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完全,更适合人体营养需要,所以有人估计到下个世纪,我国肉食结构将逐步向三三制(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过渡,使人们的肉食结构更趋合理,牛羊肉的消费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黄牛绝大多数在农区,农区秸秆养牛是传统经验,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养牛业的发展,牛示范项目,1996年国务院办公室转发了农业部《关于 1996-2000年全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发展纲要》,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出现了一大批养牛示范县,不少地方把养牛作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就初步形成的中原、东北、华南三个肉牛带来说,中原肉牛带基础较好,多为我国良种黄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秦川牛等)产区,尤以豫、鲁、皖、冀、晋等省养牛多、个体大、肉牛业加工及产供销一条龙进程较快;东北肉牛带领导办度大,改良效果好,发展也很迅速;华南肉牛带四季温暖,青饲料条件好,草坡资源丰富,但原基础母牛群个体很小,终年放牧,不补饲料,加之管理粗放,野交乱配现象严重,应在牛群改良和饲养管理上改变传统习惯。粤、闽、湘等省引进肉牛及我国良种黄牛对本地黄牛改良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华南肉牛带发展前景广阔。近20年来,我国先后引进国外十余个肉牛品种,由于各地种公牛站及“冷配”体系网络的形成,杂交改良轰轰烈烈,如河南省就有4个种公牛站,“冷配”技术员万人以上,年“冷配”母牛250万头,“冷配”受胎率达82%,从各地情况看,西门塔尔、短角牛杂种有广泛的适应性,尤以北方地区改良效果突出;夏洛来、比利时蓝白花牛杂种后代生长发育快,要求条件较高,以平原改良效果为好;利木赞牛毛色红黄,群众很欢迎,骨骼较夏洛来杂交牛细,同等体重的屠宰率比夏杂牛高,用于山丘地区黄牛改良,后代改进更加明显,皮埃蒙特牛后代后期生长发育快,出肉率高,安格斯牛体型较小,适应性强,易于饲养,改良我国中小型体型黄牛很适应,广东用安格斯牛中的澳大利亚培育的矮系劳来恩(Low Line)改良山区小个子黄牛后代体躯加长加宽,后躯丰满。南方省份引进搞旱王、婆罗福特牛等合瘤牛型基因的肉牛,杂种后代抗热性能好,能搞焦虫病。总之引进肉牛品种与我国黄牛杂交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但有些地方引进品种过多,杂交工作缺乏规划和方向不明确,以致造成品种混杂,改良效果欠佳。 当前我国养牛业的问题是良种普及率不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单牛胴体重仅147kg,与世界平均水平197kg尚有50kg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近几年来,由于肉牛市场疲软,牛价相应较低,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相比,养牛比较效益大幅度下滑,一些地方黄牛数量停滞或有所减少,甚至出现大量宰杀母牛,尤其是规模牛场存栏量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牛舍空置。据调查,河南省南阳市4个平原县 71个黄牛养殖场,大多为1997年前后兴建,以政府倡办为主,投资过多,包袱沉重,在去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国营、集体养牛场85%以上经营亏损。从肉牛加工加手段看,龙头企业少,劳动效率差,产后加工企业大多是一些屠宰加工厂和小型冷库,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同时重复建设十分严重,这样的小冷库大多开工不足或停产,设备闲置,资产浪费。
二、我国养牛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实现四个结合 我国的养牛业正在处于一个由副业型向产业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轨阶段。应该看到这需一个过程,决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做法,针对我国国情和养牛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结合问题。
1、养牛经营形式千家万户与规模牛场相结合 千家万户为基础,规模牛场作先导,农户养牛占养牛数量的绝大多数,能充分利用秸秆及谷物豆类加工副产品和闲散劳动力半劳动力,风险小而效益高,便于农牧结合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千家万户尤其适合养母牛、犊牛、架子牛,养育肥牛也可以。当然几年来为求快速肥育应运而生的规模牛场在提高饲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