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 年 11 月疱疹性咽峡炎
一、名词解释:
1、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和咽峡炎疱疹
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
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2、咽-结合膜热:病源体为腺病毒( 3、7 型),好发于春、夏
季,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
二、填空题:
1、(发热)(咽痛)(咽峡炎部粘膜小疱疹)(浅表溃疡)
2、(柯萨奇 A 组病毒)(夏秋季)
3、(流行趋势)(婴幼儿)(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
痛)(厌食)(颈、腹)(四肢疼痛) 4、(自限性疾病)(粪
-口)(呼吸道)(传染病)
5、( 1-7)( 2-4)( 4-6)
6、(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 2-4mm )(灰
白色疱疹)(红晕)(小溃疡)(一周)()()()()()
()()()()()()()()()()()()()()
()()()
三、简答题:
1、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有哪些?
答:发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
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
和惊厥,起病 2 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 12 个)小的
(直径 1~2mm )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
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 24
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溃疡直径一般在 5mm 以下,1~5 日内愈合。
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 7 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
但 A 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2、怎样预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答: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预防感染。
三、防止外伤。
四、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五、增进营养。
六、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 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卫生 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3、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鉴别方法?
答: 1.疱疹性口腔炎,其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2.复发性口疮和贝氏( Bednar )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
一般无全身症状。
3.柯萨奇 A 组 10 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 (淋巴结性咽炎) ,
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4、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维持体温正常
1)注意环境温度,防止闷热, 保持室内温度 18 ~ 22°C,湿
50 %~60 %,每日通风两次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
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3)松解衣被,衣服和被子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
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 38.5°C 时给予物理降
温,如头部冷湿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温水擦
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5)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肌注柴胡注
射液等。
2.促进舒适
1)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
2)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 0.5 %麻黄素液滴
鼻,每天 2~ 3 次,每次 1~ 2 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吮奶的婴儿,
宜在哺乳前 15 分钟滴鼻,是鼻腔畅通,保证吮吸。
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咽部不适或咽痛时可用
温盐水或复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应用咽喉喷雾剂等。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 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 猩红热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