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電子化學習系統及教學者因素對員工訓練成效之影響- 以電腦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項 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 指導教授: 錢天真 博士 研究生: 吳文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IT)的快速蓬勃發展,網際網路(Internet)的拓 展速度亦呈現倍數的成長(Chu et al.,2005; Smith,1996)。 IT具有跨疆域性、即時性、具成本效益觀點、便利性等特點 (Galloway,2005)。 Welsh et al.(2003)指出,許多實務人員及研究者同意技術進 步將會劇烈改變訓練與發展的藍圖,意指IT的快速發展已潛在 改變了教學及學習的型態。 動盪與快速變遷的時代,組織更確信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是企業持續維持差異化及競爭優勢的來源(Hamid,2002; Harun,2002)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員工的能力需跟隨時代潮流的變化,Zhang(2003)即指出,員工 的技能可能在3到5年之內變成過時而無法因應時代的變遷,所 以Zhang and Nunamaker(2003)認為Time-to-competency是所 有企業決定競爭力的最主要因素。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鑑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以天下雜誌1000大已導入數位學習之企業(製造、金融、服務業)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提出的問題如下: 一、探討e-learning系統因素對於員工的訓練成 效是否有明顯的影響? 二、探討教學者因素對於員工的訓練成效是否有 明顯的影響? 三、探討e-learning系統因素與電腦自我效能之 交互作用,對於員工訓練成效之影響? 四、探討教學者因素與電腦自我效能之交互作 用,對於員工訓練成效之影響? 第二章 文獻探討-e-learning的定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e-learning優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e-learning缺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learning VS face to face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learning VS face to face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learning VS face to face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learning VS face to face (4/4) 第二章 文獻探討-系統因素 IT的效率及效能是學習者能否成功接受e-learning的重要關鍵因素(Selim,2007) 。 Selim(2007)之系統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教學者因素 (1/2) 教學者角色轉變 第二章 文獻探討-教學者因素 (2/2) Webster and Hackley(1997)之教學者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電腦自我效能 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 CSF)是源自於Bandura(1982)的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代表個體重要的個人特質(Compeau Hihhins,1995) ,而自我效能會影響個體技能的獲得、環境的選擇、努力的程度等(Bandura,1982) 電腦自我效能(CSF)是指,個體對於自己能力認知的判斷是否完成明確的任務(Hayashi et al.,2004)。 Compeau Hihhins(1995)研究結果証實指出,電腦自我效能將會干擾組織支持(ex:鼓勵)與個體使用電腦的決策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 文獻探討-訓練成效 (1/2) 過去研究傳統職業訓練的學者指出,訓練成效評估認定的困難(Alliger et al.,1997; Carnevale and Schulz,1990) 。 幾乎有關訓練評估的研究都把檢測的焦點放在訓練者的反應(trainee reaction) 。 (Tracey et al.,1995; 鐘瑞國 楊寶華,2006) Reaction?指測量員工對於課程內容、訓練者的態度等。 (ex: 許多研究常測量員工的滿意度、接受度等) Lim et al.(2007)指出,反應層次(reaction)與學習層次(learning)被使用來作為評估訓練成效的重要指標。 Learning?指測量員工知識、技能是否有改善 第二章 文獻探討-訓練成效 (2/2) Kirkpatr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热学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doc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及目录、工作程序.pdf VIP
- 02S404 防水套管国标规范.pdf VIP
- 重型车DPF标定手册.pdf VIP
- 办公租赁合同模板下载(3篇).docx VIP
- GB∕T 39743-2021 滑动轴承 热塑性塑料轴套 尺寸与公差.docx VIP
-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JTT 660-2006 -水上加油站安全与防污染技术要求.pdf VIP
- 药品处方集课件.pptx VIP
- 2022-2023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