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竹笋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绿竹笋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 第6期 发布时间:2012-01-04?????? ?
陈志松
福建省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茶果工作站
?
绿竹笋又名绿竹黄金笋、马蹄笋,为慈竹属多年生常绿禾本植物。福建省南安市柳城街道办事处桑林村于2002年从台湾省引进种植绿竹笋8.7hm2,2004年绿竹笋产出上市,产鲜笋78t,平均每667m2产量600kg,产品售价高达18元/kg,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近几年,绿竹笋已成为南安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优良品种。现将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绿竹笋为丛生竹类,适生于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要求较高气温(25~32℃),年降水量在1400mm以上。适生条件要求1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4℃以上。南安市年降水量1200~1800mm,雨量充沛,温暖湿润,适合绿竹笋生长。
绿竹笋形状弯曲,呈船状纺锤体,笋节靠母竹者内向较短,而背向母竹者较长,切割处为平面,像马蹄,故得其名“马蹄笋”。笋长约25cm,基部直径8cm,重约0.5kg。箨为广三角形,顶端截形、黄色,见光后变绿,光滑无毛,质地坚硬。绿竹笋肥嫩清甜,纤维少,营养丰富,味其鲜美,可直接鲜食,可食部分占55.9%,蒲头占22.1%,箨壳占22.0%。6月为收获初期,7~8月为盛期,9月为末期。竹笋一般每667m2产量500~600kg,最高可达1000kg,为优良的鲜食夏季竹笋。
2 绿竹笋竹林建园
2.1 母竹选择与挖掘
选用7~8个月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竹,即上年度7~8月萌发留养的新竹,胸径以5cm左右为宜,且根茎适当发育,每侧有笋目2~4个,形大充实饱满,侧根发达。在春季清明前后10d,幼竹基部已有新根萌发时挖掘。挖掘时在竹秆1.5m左右锯断,锯口在节的下端。离母竹25~30cm处挖掘,尽量保留支根和须根,在切断秆柄时不可强力拉断,以防母竹竹蔸纵裂,松动秆柄,同时不可伤及笋芽,保留根部宿土。
2.2 种植时间
在水分管理良好的条件下,除出笋期、大暑前后和严寒季节外,其余季节都可栽植,但以清明前后10d为最佳,此时土壤温度已回升,正值多雨季节,种后成活率高。
2.3 种植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土或沙壤土为好。一般株行距5m×5m,每667m2种30株左右,在溪河两岸平坦肥沃地种植,株行距可适当大一些;丘陵坡地株行距则应小些。填土疏松的地方,不需开大穴栽;如在硬地种植,要先行垦荒挖大穴(深宽为70cm×60cm),每穴施足腐熟有机肥15kg后栽植,种植深度比苗原入土处深3~5cm。新竹移植后,如遇久旱无雨,必须勤加灌溉,促进竹笋生长。7月份可施淡人粪尿1次或株施尿素50g,每株施经过腐熟的有机肥10~15kg。在一般抚育情况下,立秋至处暑间,大部分新竹能发笋1~3株,最初所发竹笋直径较小,全部留养为母竹。第3年成林后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献开
献开又称扒土,于2月上中旬将每丛竹的表土挖开,深度15~20cm,使竹蔸和笋头暴露,利用阳光刺激笋芽萌动,促进提早发笋和多发笋。
3.2 施肥与培土
献开以后到3月上中旬,每丛(10~12株竹)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40kg、茶饼1kg、复合肥0.7kg,并进行培土。生长势强的培土25cm,生长势弱的培土15cm。6~9月间锄去竹丛四周杂草,覆盖于竹蔸,并进行松土。如遇阴雨天气可每丛直接撒施尿素0.6kg,晴天每隔15d浇施腐熟人粪尿液50kg。寒露以后必须停止施肥。
3.3 挖笋采收
采割时间以笋即破土、笋末端小叶呈“喜鹊尾”分叉时采收。割笋时,齐切笋基部,留1~3对笋目,坚持做到“割近留远、割密留稀、割高留低”。6月初即能采收,割笋留下的笋穴必须及时封土;7~8月气温高,竹笋生长快,隔3~4d挖1次笋,此时伤口汁液分泌旺盛,常呈黏液状态,要待伤口水液已凝固而略呈干燥即可封土。割笋期间,如遇6~7d不下雨,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才能保证竹笋高产。绿竹笋以小暑前后出土最多,白露以后又逐渐稀少,到霜降基本结束。
3.4 母竹留养
保留母竹是为了来年丰收。留母竹时间应选在发笋中期,一般在白露以前(7~8月份),留母竹的芽位保持在基目笋芽,并保持各竹之间的适当距离,一般应为30~50cm,每丛选留4株新竹。选留的母竹一定要做好病虫害防治。
3.5 删伐更新
二年生绿竹发笋能力最旺;三年生次之;四至五年生竹发笋极少,开始进入老化枯死阶段。竹丛通过留养和删伐,让竹丛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年龄组成,保证竹林持续丰产。绿竹笋需年年留母,年年删伐。一般每丛保留10~12株,1龄、2龄、3龄竹比例为1∶1∶1,删伐时间为12月及次年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