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概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林格尔县概况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呼和浩特市最近的一个效县,南距呼和浩特3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6′~112°18′,北纬39°58′~40°41′。南倚长城与清水河以及山西省朔州市的平鲁区接壤。北亘阴山靠土默特左旗和赛汉区。西望黄河与托克托县毗连。东临岱海、蛮汉山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和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接壤。县境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90公里。总面积3401平方千米。2005年总人口18.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76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011500。代码:150123。区号:0471。拼音:Helingeer Xian。 【行政区划】 和林格尔县辖3个镇、4个乡: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舍必崖乡、大红城乡、羊群沟乡、黑老窑乡。145个行政村,791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置站,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即二十家子之意。1912年设县。 和林格尔历史悠久,最为显赫时期当属北魏,以及隋唐时代。战国时期,和林格尔属于云中郡的管辖之内。汉代时,将此地设立为定襄郡。公元258年,鲜卑始祖拓跋力微率20万部众从长川(经内蒙古兴和县)迁至和林格尔境内,建立早期国家,公元376年,被前秦符坚所灭。公元386年,拓跋??于牛川(今呼和浩特东南)复国,男当年回归盛乐,改称魏王,建立北魏。隋开皇十九年,隋文帝杨坚在今盛乐镇南园子村筑大利城,唐开元二年,在此地置单于大都护府。清康熙三十一年,将此地建立为一个军事要驿。其后清廷移民实边,建立行省,1728年设置和林格尔理事通判,1741年改为协理痛叛厅,隶归绥道。1912年,中华民国改为县属,     2000年,和林格尔县辖1个镇、16个乡:城关镇、黑老窑乡、胜利营乡、董家营乡、樊家窑乡、新丰乡、羊群沟乡、三道营乡、新红乡、大红城乡、新店子乡、巧尔什营乡、舍必崖乡、西沟门乡、灯笼素乡、土城子乡、公喇嘛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647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31177 巧尔什营乡 14343 董家营乡 15466 舍必崖乡 13405 土城子乡 7630 公喇嘛乡 17742 西沟门乡 10061 灯笼素乡 4075 樊家窑乡 6665 大红城乡 9769 新红乡 5968 新丰乡 4909 新店子乡 9487 羊群沟乡 7084 黑老夭乡 8601 胜利营乡 4797 三道营乡 5295。 【地质地貌】 地层 (一)第四纪前地层,新第三系.底部砂砾岩与红土互层、顶部红土夹钙质结核层,总厚度约30米,普遍分布于县境东南丘陵区。 (二)第四纪沉积 l、下中更新统 (1)冲积红积层,为半胶结的砂砾层、局部夹粉沙层,具有交错层理,砾石成分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安山斑岩及玄武岩等,厚度达15米。出露于宝贝河两岸。   (2)湖相沉积黄绿色粘质砂土及灰黑色淤泥中夹薄层的午胶结的砂层.分布于黄河左岸蒲滩拐。 2、全新统   (1)风积层,由细砂、粉砂组成。分布于县境黄河北岸地带、呈砂堆、砂垅、砂丘。   (2)冲积层,由砂、砂砾、粘质砂土等组成,分布于平原表层,层次清楚,岩层垂直方向变化较大,厚度无常。 构造轮廓 本县位于内蒙古东西褶皱带南部.基底褶皱抽、近于东西向或东北向,与内蒙古东西褶皱带的构造线一致.盖层走向近乎东北~西南方向,向西北缓缓倾斜,与黄河西的鄂尔多斯台地相似。   地貌 自然地理为黄土高原-在地上地势东南高而西北和西南低。由丘陵地形过渡到宽广的平原地形.具体分为五类: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湖积台地、宽谷洼地和冲积平原.在成因类型上,由剥蚀堆积地形到堆积地形。 剥蚀堆积地形 分布于县于县镜东南部,海拔高程1100~1277米,由第三系砂砾组成,在表面上,普遍被黄土质粘砂土覆盖、形成浑圆形山顶,地形向西北倾斜。 堆积地形 冲积平原,由黄河、大黑河、宝贝河、什拉乌素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微有起伏。盐渍化普遍,沼泽零星分布,由冲积砂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堆积而成.海拔高程1000~1050米。 风成地形,分布于县境西南、南部黄河以北局部地方,由细纱、粉纱组成固定砂丘和砂垅。一般高出地面约0.5—20米,海拔高程1000~1050米。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 本县光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烈,热量资源较充足,降水少,雨水集中、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年日照时数2941.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6%。≥5℃期间的日照时669.1小时,≥10℃期间的日照时数为1322.6小时。全县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36.98千卡/厘米2,其中4—9月份为87.33千卡/厘米2。光合有效辐射量为67.11千卡/厘米2。本县光能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仅为O.08 热量资源 年平均气温5.6℃,年较差35.9℃。一月最冷,月均气温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