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编号: 1006-0081( 2014) 12-0030-04
平原河道型水库水环境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卞俊杰1 贾建伟1 羊 瑞2 纪风强3
( 1.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 武汉 430010; 2.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3. 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22)
摘要: 以东部平原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段河道型水库为例,针对河道型水库的水文、水力 条件等基本特征,运用基于非均匀分布系数的水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开展计算。通过建立河道型水库二 维非稳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动态模拟其水体流量水质时空的变化过程,分别求取库区逐月非均匀分布 系数,并运用修正后的承载力算式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平原河道; 河道型水库; 水环境; 承载力; 计算分析 中图法分类号: TV697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5974/j.cnki.slsdkb.2014.12.013
1 项目概述
水环境承载力能够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和积存规律,也能反映水环境在满足特定功 能条件下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它是水污染总量控 制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 污染物特性有关。不同类型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和 水库,其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 的用水需求,沿海地区入海河流河口多建有挡潮闸。 挡潮闸不仅可以防止海水咸潮上溯并入侵河流,提 高上游河道防洪行洪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拦蓄淡水 资源,形成河道型水库。河道型水库具有河流与水 库的双重特征,其库长都大于水深和水面宽度; 在枯 水期,由于河道上游来水较少,水库处于高水位运 行,因此会呈现出水库和湖泊的特征; 在洪水期,因 防洪需要,水库以低水位运行,来水量基本等于泄流 量,此时呈现为河道的特性。
以东部沿海新沭河太平庄闸至三洋港挡潮闸段 河道型水库水体为例,在充分考虑所研究区域水体 基本特征的前提下,采用非均匀分布系数的水环境 承载力计算方法开展数学计算。首先建立河道型水 库二维非稳态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动态模拟水体 水流的水质时空变化过程,分别求取库区逐月非均
匀分布系数,并运用修正后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求得 库区水环境承载力。
2 计算方法
2. 1 研究区域
新沭河是沭河的重要支流,从山东临沭县大官 庄至连云区临洪口入海处,全长 78 km。新沭河河 口建有三洋港闸,其 上游 12. 68 km 处建有太平庄 闸,两闸不仅可以阻挡海水咸潮上溯,还可形成河道 型水库,以实施联合调度。根据工程运用规划,三洋 港挡潮闸在汛期开闸泄洪,非汛期关闸挡潮、蓄水; 在非汛期,太平庄闸至三洋港闸之间正常蓄水位为 2. 5 m,蓄水量为 1 200 万 m3 。
2. 2 基本计算公式
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与河流的河道地 形、水文条件等密切相关,在新沭河现状水文条件 下,水体中污染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污染物质 在空间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差异,导致 污染物在水体中不能完全混合。为此,运用二维非 稳态水流水质模型来求解库区非均匀分布系数,从 而计算出两座闸门之间河段的水环境承载力。
鉴于太平庄闸至三洋港闸之间水体污染物质分
收稿日期: 2014-09-30
作者简介: 卞俊杰,男,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工程师.
布存在差异,因此采用了非均匀分布系数法的水环 境承载力计算方法,即
可表达为
q + f( q) + g( q)
= b( q) ( 6)
LU = 86. 4[ΣQi ( Cs - C0 ) + αKVCs + q( Cs - C0) ]
L
( 1)
式中,U 为水环境承载力,kg / d; α 为非均匀分布系
3
t x y
式中,q 为守恒物理量; f( q) ,g ( q) 分别为 x,y 方向 的通量; b( q) 为源汇项。
基于有限体积法框架,将上述方程进行离散求
数; Qi 为上游来水的入库流量,m
/ s; Cs 为水质标准
解,定义矩阵 F( q) =[f( q) ,g( q) ]T ,在任意形状的
( Ⅲ类水,以 COD 计) ,mg / L; C0 为上游来水水质浓
0度,mg / L; CL 为旁侧入流水质初始浓度,mg / L; V
0
单元 Ω 上进行积分散度。经推导即得
nm
n
为水体体积,m3 ; K 为 COD 综合降解系数,d - 1 ; q 为 旁侧入流流量,m3 / s。
dq
Adt = -
A
∑
j = 1
f j ( q) Lj
+ A·b( q) ( 7)
3 建模及参数选取
3. 1 基本控制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