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安全性评估.docxVIP

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安全性评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安全性评估宋士良(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益生菌研发中心,上海 201700)摘要:就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 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 安全性评估 宋士良 (润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益生菌研发中心,上海 201700) 摘要: 就益生菌在食品中应用状况及安全性评估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益生菌;乳制品;保健食品;冷饮;其他食品;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TS 20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89(2009)07-0022-05 Applied conditions of probiotics in foods and safety assessment SONG Shi-liang (Probiotics RD Center of Growing Bioengineering(Shanghai) Co.Ltd., Shanghai 2017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ummarized the applied conditions of probiotics in foods and assessment of safety. Meanwhile, its applied prospects were forecasted in brief. Key words: probiotics; dairy products; healthcare foods; cold drink; others foods; safety 1989 年英国福勒博士(Dr.Roy Fuller)提出,益 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 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添加剂[1]。2001 年联 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 菌做了如下定义: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 的身体健康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活菌。这里包含了 3 点重要的意义:其一、益生菌必须是活的;其二、 益生菌的数量必须是足够的,公认的科研证明, 人体必须每日摄入 1 至 100 亿或以上数量的活性 益生菌才会产生积极的功效;其三、如 Roy Fuller 所强调的,益生菌的功效和益处必须是经过临床 验证的[2]。2002 年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EFF CA)对益生菌所下的定义是:活的微生物,通过摄 入或局部应用足够数量,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 特殊且经论证的功能性健康益处[3]。2002 年 FAO/ WHO 认为筛选益生菌应遵循以下原则:来源于 健康人肠道,定植和黏附力强,在盐酸和胆盐 中成活率高,对人体健康具有有益的特异性生理 功能,经食品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验证,稳定的 活菌数[2]。另外,根据日本乳酸菌饮料协会专务理 事伊藤先生介绍,益生菌属于有益菌,但并非所 有的有益菌都称得上是益生菌,成为益生菌必须 符合下述 7 个条件:能够耐受胃液、胆汁的腐蚀; 以存活的状态到达肠内,并能在肠内增殖;被科 学实验证明能够改善肠内菌群;能确保安全性; 原来就是肠道菌群的一种;存活在食品中并能保 持有效的菌数;价廉且容易处理[4]。目前,益生菌 大体上可分成 3 大类,其中包括:(1)乳杆菌类(如 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 (2)双歧杆菌类(如 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 (3) 革兰阳性球菌 收稿日期: 2008-10-11 作者简介: 宋士良(196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高级营养师,主要从事益生菌方面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22·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生物工程2009 年 第 34 卷 第 7 期(如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生物工程 2009 年 第 34 卷 第 7 期 (如粪链球菌、乳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 菌等亦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3]。 有很强的抗酸、 抗热能力,人们正努力寻求防 止微生物失活的技术措施。 微胶囊技术可以在 很大程度上提高益生菌产品的耐贮藏、 耐加工 性能,减少使用量,充分发挥益生菌的作用,是 1 益生菌国内外研究与运用现状 益生菌的研究与运用,在日本、 法国、 美 国、 俄罗斯、 德国等国家较受到重视。 就目前 的研究与运用水平而言,要数日本与法国处于 较领先地位。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时,日本的 京都帝国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的代田稔博士就已 成功地分离出来自于肠道的乳酸杆菌,这种有 益菌在经过强化培养后,使之能活着到达肠内 生存。 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在日本的食品、 饮 品、医学等领域,其中在乳制品上的运用成绩十 分惊人。据国外有关公司调查,日本在 20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