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节、表面现象 表面张力: 液体或固体表面粒子比内部粒子能量高,多出的这部分能量称为体系的表面能。由于内外受力不均匀存在着使液面紧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 1g水滴分散成直径2nm的小水滴,总面积为原来的625万倍,增加的能量可将这1g水的温度升高50℃。同一体系,其分散度越大,其表面能越大。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能量越高,体系越不稳定,胶体是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 *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能(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分类: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吸附 一种物质自动浓集到另一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叫吸附。其中有吸附能力的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物体表面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比内部粒子有更高的能量。表面粒子比内部粒子多出的这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能。 E = δ × S *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从分子结构来看,其特点是具有双亲基团的物质:亲水基:如-OH,-COOH,-NH2,-SO3H等,是极性部分,溶于水;憎水基(亲油性)如烷基、苯基等,是非极性部分,溶于油。 * 亲油基 亲水基 * 亲油基 亲水基 如:CH3(CH2)16COONa 乳化剂在水面上定向排列 肥皂是最常见的表面活性物质,它是硬脂酸的钠盐。 C17H35--COONa。 亲油基 亲水基 注:表面活性物质在两相间的排列 * 定义: 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体系称为乳浊液。 其中一种液体通常是水,另一种则称为油(一切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统称为油。)。液~液粗分散体系。 一、类型:水包油(O/W):水是分散剂,油 是分散质。如:牛奶 油包水(W/O):油是分散剂,水是分散质。 如:原油 乳化剂决定乳浊液的类型。 乳浊液 * 亲水乳化剂有钾肥皂、钠肥皂、十二烷基磺酸 钠、蛋白质、动物胶等; 亲油乳化剂有钙、镁、锌二价金属肥皂,高级 醇类、石墨、碳黑等。 一般而言,乳化剂亲水性强形成的O /W稳定;乳化剂亲油性强则形成的W /O稳定。 * 水 油 : 亲油型乳化剂 : 亲水型乳化剂 油包水(W/O)型乳状液 水包油(O/W)型乳状液 水和油所形成的乳浊液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乳化剂的品种 * * 第三章 胶体溶液与表面现象 *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真溶液) d 1 nm 胶体分散系 (溶胶高分子溶液) 1 d 100 nm 粗分散系 (悬浊液乳浊液) d 100 nm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胶、高分子溶液和缔合胶体。 第一节 溶胶 一、溶胶的性质 1、溶胶对过滤器的通透性(不同过滤器通透性不同) 2、光学性质(Tyndall现象) 粒子粒径大于照射光的波长时,粒子表面反射光;粒径略小于波长时,发生散射成乳光。 Fe(OH)3胶体 丁达尔效应示意图 光源 凸透镜 光锥 将溶胶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照射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可以看到溶胶中有一束浑浊发亮的光柱,这种现象是由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发现的,称为丁铎尔现象或乳光现象。 丁铎尔现象 利用丁铎尔现象可以区别真溶液、胶体溶液和粗分散系。 第二节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森林中的丁铎尔现象 丁铎尔现象 3.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1、分散介质分子对分散质粒子的不断撞击。 2、分散质粒子本身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 1、布朗运动与扩散 由于微粒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动迁移的现象称为扩散。扩散是双向运动。 扩散 胶粒越小,运动速度就越快,布朗运动就越剧烈。 2、沉降平衡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向电极移动的现象。 4.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限制胶粒不能移动,而液体介质发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粒带电的原因 : 1、胶粒在溶液中选择性吸附与胶粒组成有关的粒子。 2、胶粒表面的分子电离,一种离子脱离胶粒进入溶液, 另一种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