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士绅与明清中国社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 士绅与明清中国社会 20世纪40年代以后第一部讨论中国绅士的专著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中国绅士〉续篇》(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该书考察了19世纪绅士的构成和特征,推算了绅士的人数,阐述了绅士的科举生涯,并对绅士的传记进行了数量分析。其基本观点是(1)绅士是具有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者。按品位高低,绅士可划分为上下两个集团,上层包括官员、进士、举人和贡生,下层包括生员、监生和例贡生。作为“四民之首”,绅士享有自由见官、赋役优免、礼仪优待、法律“豁免”等特权。同时也承担着诸如兴办公益事业、排解乡里纠纷等社会职责,充当政府官员与当地百姓之间的中介人。 (2)太平天国前,绅士人数约为110万,若加上其家属,总数可达550万,其中上层绅士约占11%左右,“异途”绅士约占32%;太平天国后,绅士人数约为140万人,若加上其家属,总数可达720万,其中上层绅士约占14%左右,“异途”绅士约占36%。绅士成员遍布全国,并以其特权和势力对地方产生影响。 (3)科举制度是获取绅士身份的主要途径,它不但使绅士以及谋取绅士地位的人沉湎于读书应试的“科举生涯”中,而且将他们的思想导入以纲常名教为重点的官方思想渠道中,再由接受灌输的绅士将这些儒学原则印入民众的头脑中。 (4)从已掌握的绅士传记资料看,19世纪大约有35%的绅士属于“新进者”,32%的绅士对社会活动不甚积极。绅士的地位不一定来自财富,也不一定带来财富。 海外中国史研究中的“士绅” 日本的“士绅”研究 国家社会论 根岩佶《中国社会的指导层:耆老绅士研究》,平和书房,1947 佐野学《清朝社会史》 松本善海的批判 乡绅土地所有论 小山正明《明末清初的大土地所有:特别以江南三角洲地带为中心》(《史学杂志》,1957) 乡绅统治论 重田德《乡绅统治的形成与构造》(岩波讲座《世界历史》12) 森田明《清代社会水利史研究》(亚纪书房,1974年) 海外中国史研究中的“士绅” 萧公权《乡土中国:19世纪帝国的控制》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绅士是由“绅”和“士”构成的社会集团 绅士的特权 绅士是地方精英,非正式权力集团 特殊的社会阶层(Ruling Class)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中国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 绅士与宗族、国家的关系 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坚守》 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 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反抗及其敌人》 政治事件中的绅士行为 对地方社会有影响的非绅士人物 罗威廉《汉口》 地方自治、公共领域里的士绅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大陆学者的“士绅”研究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于峥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常建华、冯尔康等人的研究 绅士、士绅、绅衿等概念之辨析 缙绅;绅衿;绅士;士绅;乡绅与城绅 Gentry 与 Elite;Ruling Class 清嘉道年间的梁章钜考索:缙绅,又作绅、荐绅,其名起源于汉代,本义是“笏而垂绅带也”。无论是:“笏”,抑或是“绅带”,均指古代官员之特殊装束。 明时期,缙绅又用来“通称乡宦之家居者”。到了清代,缙绅也包括本籍的在任官员,并与“乡绅”等同使用。缙绅与士在明代已经有较严格区分,士、衿主要指无功名或最低功名如生员的知识分子。 绅士,宋代文献已经出现。但至清代才普及开来,雍正《钦颁州县事宜》有“接绅士”条。绅士是缙绅与士人的总称,类同绅衿。 士绅:清以后文献多用士绅,现代学术界较多使用的术语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