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力资源管理伦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企业自身价值观和管理方式不当 把员工看作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 轻视员工的权利,漠视对员工的责任。 管理方式、手段不当。 4.外界环境对企业引导、约束乏力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 社会舆论的引导监督不力。 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循的伦理原则 1.诚信原则 企业对员工要诚信。 教育员工也要讲诚信。 2.人本原则 以人为目的,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人而管理”。 肯定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作用。 尊重员工,关爱员工。 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3.公正原则 基本权利平等。 机会均等。 制度程序公证合理。 赏罚公正。 4.民主原则 要使员工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热情和动力。 企业对员工地参与要给予真诚客观的对待,及时反馈。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的路径探索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素质和伦理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和伦理素质。 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法律意识。 要有仁爱之德,诚实守信,平等待人 。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质。 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要有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 2.努力借鉴西方企业道德管理的经验 借鉴西方实施道德管理的经验,提升管理的伦理水平。 要学习西方管理创新的方法和勇气,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3.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实施伦理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合乎伦理。 管理的过程要合乎伦理的要求。 建立对管理行为是否合乎伦理的评价矫正机制。 回应社会期望,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营造尊重人,重用人的伦理氛围。 企业必须把制度管理和富含人性的柔性管理相结合。 创设努力学习和互相合作的文化氛围。 5.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环境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净化社会风气,加强舆论监督。 谢谢您的观看! 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伦理、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原因? 预防和化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的原则?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的途径 ? 1.为什么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源于理论 企业是经济实力与道德实力的辩证统一。 经济实力的衡量: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道德实力的衡量:股东信任度、顾客忠诚度、员工忠诚度、供销优化度、同业合作度、社区和谐度、政府支持度和社会美誉度。 只有实行合乎伦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现人道、公平、诚信、民主的管理,才能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源于实证 源于实例 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折射出我国企业伦理道德发展的滞后和倒退。 华为胡新宇持续加班近1个月,导致过度劳累病逝,年仅25岁。 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 半军事化管理富士康13跳,《摩登时代》的中国缩影 。 普华永道上海交大女硕士之死。 。。。。。。 2.伦理、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伦理思想 管理伦理 缘起与发展 伦理 伦理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伦即人伦,理即道理、事理,伦理即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 《荀子·劝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的最高境界。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节人际关系的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核心内容是调整利益关系,解决利益冲突。 伦理思想 1.功利论 功利论,亦称“功利主义”、“功用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西方功利主义。英国著名伦理学家边沁和密尔,享受快乐的同时,还应做出牺牲。 中国伦理史墨子学说。重利贵义,并认为义与利是相统一的,墨子的利是指公利而非私利,不是一个人的利,而是最大多数人的利。 2.道义论 道义论,又称“义务论”,主要指人的行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伦理学说。 康德认为义务来源于先验的善良意志,是善良意志发出的命令。义务根源于人的内在理性。义务是从“善良意志”发出的“绝对命令”。 中国古代社会的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孟子的“五伦”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基础之上的。在社会生活中担任什么角色,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个体应尽的义务,却忽视了个人正当权利的追求。 3.美德论 美德论又称德性论,功利论、道义论着眼于行为或原则的善恶上,而美德论则着眼于履行行为的、具有动机的、遵循原则的行为者上,即道德主体上。 美德论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美德即德性,其终极的目标是为了达到至善。 我们判断行为主体的道德价值,不仅要看他是否履行了义务或他的行为是否产生了善的效果的判断,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