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稻谷主产区,主要发展稻米的深加工企业,构建稻谷加工产业群,推进米糠、稻壳、碎米等综合利用,建设年处理稻谷15万吨~30万吨的加工企业; 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部分大城市等稻米主销区,建设一批年产2万吨的大米主食品生产基地。 在东北三省和黄淮海两大玉米主产区,大力发展高油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等优质专用玉米加工基地,逐步形成玉米深加工的产业群;在西南山地玉米产区、西北灌溉玉米产区和青藏高原玉米产区,重点发展特色玉米食品加工业。 利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建立杂粮和薯类加工基地,重点发展西北地区的荞麦、燕麦、大麦、小米、绿豆、蚕豆等加工业及东北、西南地区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加工业。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 2005年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达到1612万吨,花色品种日益丰富,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明显缩小。 但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存在产能过剩、油料综合利用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等突出矛盾。 其中,大豆油加工原料的国际依存度超过50%,加工能力的70%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1.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控制加工总量基础上,整合现有食用油加工资源,调整结构和区域布局 稳步发展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棉籽油等食用油,加快发展山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米糠油、胚芽油等特色食用油,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的比重 提高油料综合利用程度,开发利用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同时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特色明显的油脂加工业体系。 到2010年,食用油脂产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食用油精加工产品所占比例提高到70%; 日处理大宗油料3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厂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45%; 农村一、二级油的消费比例逐步提高。 2.区域布局 油料主产区以现有骨干加工企业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合理的规模; 主销区重点培植生产规模大、联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 在东北和黄淮海等大豆主产区,重点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业和大豆蛋白、磷脂等新兴大豆制品加工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日加工量1000吨以上的大豆制油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在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建成大型食用油深加工基地。 在南方油菜籽主产区和黄淮海花生主产区,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形成若干个日处理油料1000吨及以上的大型菜籽油和浓香花生油加工企业; 在东北、西北等葵花籽主产区,重点发展日处理500吨的中型葵花籽油精深加工生产线。 在新疆、山东、河北、山西等产棉区,重点发展棉籽油、棉籽蛋白和脂肪酸衍生物、甘油、棉酚等产品。 在东北、华东、华中等稻谷产区和玉米产区,大力发展米糠油和玉米胚芽油等谷物油; 在西北、西南及中南地区,重点发展油茶籽、油橄榄、红花籽、沙棘、葡萄籽、核桃等特种油料加工。 (三)果蔬加工业 我国果蔬资源产量居世界首位,果蔬产业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支柱产业。 “十五”期间,我国果蔬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环渤海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浓缩苹果汁加工基地、西北番茄酱加工基地,东南沿海脱水蔬菜、罐头和速冻果蔬加工基地。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蔬产业仍然比较落后,采后损失率达20%~30%以上,果品和蔬菜深加工率不足10%和1%。 1.发展方向和目标 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非还原果汁、复合汁、果汁饮料、果酒以及轻糖型和混合型罐头 蔬菜加工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菜、蔬菜罐头、切割菜、复合果蔬汁 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果蔬预冷、分级、包装、贮运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果蔬皮渣综合利用和果蔬流通技术研究,开发果蔬功能产品。 “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我国现代果蔬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果蔬加工业产业集群。 到2010年,果蔬采后商品化率提高到60%以上 采后损失率降低到10%~15% 果蔬的深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10%~15%和3%~5% 果蔬皮渣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 2.区域布局 在原料主产区重点发展浓缩果蔬汁(浆)、脱水果蔬、速冻果蔬、罐藏果蔬等加工业及贮运保鲜; 在大中城市等主销区,重点发展果蔬汁等终端产品。同时,大力培育大型果蔬流通加工企业。 (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玉米加工产品主要以生产普通淀粉、酒精、白酒和饲料为主,新开发的综合利用产品不多,多元醇、变性淀粉等深加工产品少,市场需求看好的乳酸、聚乳酸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 大豆加工基本上以油脂和饼粕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卵磷脂、异黄酮等深加工品少。 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docx VIP
- 中成药处方点评专家共识的解读.pptx
- 管理人员台账+特种作业人员台账.docx VIP
-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题.docx VIP
-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整车开发流程培训.pptx VIP
- 残疾人就业指导培训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docx VIP
- 体格检查之腹部检查.ppt VIP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卢志宁)089-2教案 第8课 中医诊疗与养生.pdf VIP
- 巨人通力GPN65KM(KDL or KDM)-YH无机房电气原理图纸_51833752D04D-2023-9.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