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摘要】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系天下苍生,希望通过仕途来改善社会弊端现实,可惜结果备尝沉浮之苦,虽曾寄身仕宦,但终究露失望之态;晚年看淡仕途与人生,转而将济世的大理想抱负化作对桃花源安宁社会的向往,但其内心的品格无疑不表露于其诗句之中。本文就生平故事和作品的分析,来论述一下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关键词】陶渊明;人格;诗风   一、前言   陶渊明因《桃花源记》闻名天下,在当今中国几乎从懵懂学童到耄耋老人无不知陶渊明的大名;《桃花源记》以虚拟现实的手法,将一个武陵人迷路,误入一独特之地的行踪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描述,从发现到小住、从平淡到惊奇,直至离开桃源又返途寻找等事件加以渲染,彻彻底底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派别、没有剥削,人们自得其乐的“和谐”社会场景;陶渊明的这种描述恰恰与当时的社会黑暗相对比,及其鲜明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没有压迫、没有上下等级之分的和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虽则只是采用“科幻”般的虚拟情节,却隐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无奈苦闷的心境。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陶渊明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大气势大磅礴的修辞和渲染,他只是小桥流水般轻言细述,时刻能让读者体会到其平淡醇美的意境和朴素自然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他的诗句,在其晚年大多数取自于农村田园风光,用直叙的手法、白描的手段讲述一段情感真挚的故事;很自然很流畅地引领读者不知不觉之中,去和他一起畅游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他的风格是最富有个性的,也是最典型的;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能以自身品质内涵而塑造出自身感官形象的人物,数数并没有几个,而陶渊明绝对就是当中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二、陶渊明的人格   有一个典故,可谓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东晋后期的陶渊明,其实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是名人之后,其曾祖父是东晋大司马。从小就接受者儒家思想和“大济于苍生”的信念,使得陶渊明有着积极向上的思想。但是由于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所有的想法和一腔热血加上宏伟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本可以随波逐流,一样过上有品位的上流生活;偏偏他有着耿直的性格,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而将自己与污浊黑暗隔离开,其实也是阻断了自己悠闲的生活和荣华富贵。为了生存,已过“不惑之年”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说: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历史故事。   我们从史料上知道,陶渊明晚年的生活虽然内心坦然自在,但生活一直很拮据,他几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放在当今社会,我们能够想到:出身豪族的陶渊明,“命里”就注定他衣食无忧,能够享受到“贫苦老百姓”不能够享受的“幸福”生活,能过上旁人不能及的舒适的日子;但是倔强性格的他,毅然要去“体验”贫苦的生活,毅然要做“贫苦老百姓”,也毅然将救命的“五斗米”抛之脑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是为了高傲、他不是为了面子、更不是和肚子过不去;能与生存之饥饿相斗争的必然是他背后的纯洁思想和深刻的品质内涵;就是因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由此获得了主宰自己心灵自由的快感,获得了令世人拜服的人格尊严。这种精神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不管其社会的背景差别、经济发展迥异、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他所体现出来的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陶渊明的人格之高风亮节,我想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依旧能成为中国时代的楷模。   三、陶渊明诗风   陶渊明在归隐的不同时期,写下了风格、思想不同的作品。下面就诗人不同阶段的作品,加以分析,再现陶的思想历程。   (一)典型的田园风格   在陶渊明最初归田的时候,从他的诗句中不难发现生活还是不错的,心情是愉快的。所以在诗句当中也是羁鸟返囚林,池鱼还故渊一样乐不可言: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已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酌”。   尽管他不擅长农务,种豆南山之下,却仅仅草盛豆苗稀,但在其诗句当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体现出浓浓的田园风格。他和当地人士关系十分和谐:“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诗句都表现了陶对生活的炽热追求。这时的陶渊明,他相信自己,相信劳动的价值:“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对前途满怀希望:“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当时真正的田园生活是不是像诗人笔下所写的那样恬美静穆呢?事实上广大劳动人民备尝辛苦,当时的农村十分凋敝。作者对此有过零星的记述:“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