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学习资料.ppt

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学习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九)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1) 简单地讲,避免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亡,提高安全经济效益。 (2)最大的,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是在作业现场的员工。(几乎每天,直接身处危险的环境中) (3)做好这项工作是为自己、家人、同事、企业、社会负责。 六、标准化作业 (一)作业标准化的定义 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六、标准化作业 (二)执行作业标准化的意义 1、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作业标准化,能把复杂的管理和程序化的作业融为一体,能有效的控制、约束、规范人的失误,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能有效地控制“三违”现象的产生 把整个作业过程分解为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把人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之中,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作业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了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 六、标准化作业 (三)执行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1、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2、减少变异,改善质量 3、个人技能公司化 4、明确责任,确保安全 5、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6、使新人员的培训更为容易 7、提供可视化管理控制 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 单纯从字面上上理解,安全是无危险、无损害、无事故的意思。用哲学的观点看,安全就是一种免于恐惧的意境,悠然自得的神情,也是一种和谐沉静的力量。 所谓安全,是指客观事物对主、客观对象造成的风险受到控制,而且这种受到控制的程度达到为人们所接受的状态。 安全的定义有四层意思: 其一、客观事物是指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 其二、主、客观对象不仅仅指人的死亡、伤害、职业病等,还包括财产、设备损失和环境损害。 其三、客观事物对主、客观对象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是可以采取措施控制的,人们不是对此无能为力的。 其四、安全是相对的,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二、安全原理 (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二、安全原理 (二)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还有“祸不单行”。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怕什么来什么,好的状态是只想技术要领,忘掉自己。 二、安全原理 (三)轨迹交叉论: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轨迹交叉理论事故模型 二、安全原理 轨迹交叉论预防事故的三个方面 1、防止和避免人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根本出路 2、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3、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一)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具有能量)或状态(表现)。 危险源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三、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特征 1、潜在危险性: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2、存在条件: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三、辨识和控制危险源 (三)危险源分类 1、第一类危险源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如变电所、锅炉、空气压缩机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处作业等 (3)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化工工

文档评论(0)

sunfuliang78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