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颐和园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 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颐和园 邹 丽 张晓秋 孙红梅 李威威 朱兴吉 闫真卿 王晨旭 一、总体概述 二、节点分析 总体概述 总体概述 (一)清漪园 (二)颐和园 时间线 清乾隆十五年始建 1754年万寿山、昆明湖、东宫门一带全部竣工 (1750年) 1764年清漪园完工建成 咸丰十年清漪园被焚毁 (1860年) 光绪十四年修复重建改名颐和园 (1888年) 历史背景 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多民族的统一大帝国最终形成。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明传统,但失去能动进取精神,具体反映在园林和艺术创作上。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嘉庆、道光以后,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终于发展成咸丰年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强烈冲击着清王朝的根基。 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传统的清高、隐逸思想愈发淡薄,市井趣味更多的渗透到士流文化。文人园林和私家园林相应发生变化。 清漪园 清漪园 一、修建原因 二、总体规划 三、基址地形水系整治梗概 四、建成后概况 五、建筑布局分析 乾隆是个爱好广泛,喜好游玩的皇上。乾隆十(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自此与江南园林结下不解之缘,并题诗表露欲造园以模仿杭州西湖景观。而明代时翁山一带不太受游人的重视。1494年修建了圆静寺,翁山面貌因此有所改善。清初时,其盛况远不如前。 乾隆九年,圆明园扩建后不久,乾隆又动了修建天然山水园的心思。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翁山西湖的原始地貌不同于以往的园林扩建,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进行规划修建,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修建原因 (二) ) 原来建成的诸园有的由于缺少天然山水的基础,有的缺少开阔的大水面,不能很好的表现天然山水园。而西湖是西北郊最大的天然湖,其与翁山具有北山南湖的地貌结构,又介于圆明园与静明园之间。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它被乾隆相中 为了让清漪园更加的明正言顺,乾隆就以建园为母亲祝寿和水系整理工程为借口修建了清漪园。 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同时又不局限在园林的本身而且还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大环境来作出通盘的考虑。 总体规划 基址地形水系整治梗概 在1749年大规模水系整理工程过后,作为蓄水库的西湖必先开拓、疏浚以承纳更大的水量。 明代,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西湖。当年的西湖又叫“西湖景”,附近有“环湖十寺”。 乾隆十五年西湖改名为“昆明湖”。 (三)昆明湖的西北角另开河道往北延伸。早先昆明湖与翁山的位置岁具有北山南水的态势,但是两者的连输关系并不理想,湖面经过开拓、改造之后构成山嵌水抱的局势,且大致与杭州西湖的水域划分、山水位置大体一致为造园提供了良好的地貌基础。 (一) 昆明湖东岸利用康熙时修建的西堤以及元明的旧堤加固改造后成为东岸的大堤,改名东堤(因改造后堤岸往东移,在原西堤之东,故称东堤)。西堤以东水域深而广为昆明湖水域主体,西提以西的水域比较小是附属水库。在水域中堆筑治镜阁、藻鉴堂量大岛,与南湖岛构成“一池三山” (二)在昆明湖以西、玉河以南复利用原来的零星小河开凿成一个浅水池“养水湖”,以聚集天然水。 建成后概况 从客观效果来看,清漪园确乎是造园与水利工程相结合的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乾隆为此亦颇自鸣得意。 中国自西汉以来都很重视把皇家的宫苑建设与首都的水利建设相结合,而清漪园的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