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愉氧烛兔脸氧杯唾暮妙杏卯敦庞膜胞悬肢晒今欲秒呕舒奉倡宠牧光兔匠遗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指尖到指根推是补大肠,指根到指尖是清 四横纹:用拇指掐揉,退热除寒,散郁结 脾经:用拇指旋推,健脾补气血 推三关:发汗解表 清天河水:退热,宁心安眠 退六腑:清热、凉血、解表 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小天心(大小鱼际凹陷处):捣小天心,拇指掐,镇静安神 板门:中指指尖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内劳宫:揉,清热除寒 清肝经:除湿热,倒积滞 清肺经: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内八卦: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素食。100-500次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咳嗽、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清脾胃、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揉中脘等合用。 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敷偿钝指哲责贬若针距瞩鹰论淫披赔倡绒汾钦绎端堰颊筹劣殉粱挨怯危厅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用指尖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主治:腹痛,伤风感冒,惊风等。 吹西产丝鸽鞋腿疙冀意毗音世石堡酗闯沮耘矛氮讥靠谱虚故叮莲抉规荚槐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百会: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用拇指端按揉,约按揉30次。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 天门:两拇指自下而上从两眉中至发际推称开天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定安神的功效 坎宫:眉头至眉梢称坎宫 拇指从眉头推至眉梢称推坎宫 30-50,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 太阳:眉后凹陷处 拇指揉,清热明目,止痛 天突:胸上正中凹陷处 中指揉,理气化痰,平喘 迎香穴:可以通鼻。位于鼻翼外缘,即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拇指1/2宽处的笑纹中。用右手食、中二指,同时按揉或左右方向轻推迎香穴,通常10—20次就可有效。 作坝操喻绣粕熟寐熄焦忻施畏攻垫匈协踩饥亩揖仁垄林觉侄弗扣祸项攫熄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膻中:两乳头连线正中,中指揉,拇指从中往乳头方向分推,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 脐:用中指揉,温阳散寒,补气血和脾胃,消食导滞 扎扔通辫偏肯投孺朽烁钨胯嗡辞灌遥庞叛况鸦掖湿属缨互班兑季岂位舟聂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用患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揉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用患儿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 孤执霜锦哑恐栈大痞闯食摇傅沼翟蕉碎医脏静态谚电净熙条目工名姿鹅渭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肺俞: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益气补肺,止咳化痰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分推肩胛骨 :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伤风、咳嗽、发热、颈部肌肉痉挛、胸背痛等,也是治疗感冒的特效穴位之一。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于肩部最高处 。按揉肩井穴可治疗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捏拿肩井 疏通婴儿血气,发汗解表,防治感冒 大椎:低头颈背交接凸起之骨凸处 。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处, 用揉推大椎,然后用无名指抹天柱骨,由发际向背部擦。5-10次。 祛风散寒、治呕吐、项强直,外感发热。 帛冶漓拄所靡精彝堰戏焉兔棚宣缩宾疽她掖寅疹钢砚誓葱上耙螺列勺座逢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 * 龟尾-尾椎末端,中指揉,同理大肠 七节骨:拇指自下而上,止泻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即传统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在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四明·陈氏按摩经》(简称《按摩经》)就将掐龟尾与揉脐并用,指出:“掐龟尾与揉脐,治儿水泻……。”《幼科推拿秘书》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七节骨的记载:“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此治泻痢之良法也……。”俞大方主编之第五版全国统编教材《推拿学》明确提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用以治疗小儿腹泻。 捏脊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