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因应培训印尼华文师资的实务经验及反思.PDFVIP

变迁与因应培训印尼华文师资的实务经验及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華語文教學研究 4.2:145-163 , 2007 變遷與因應: 培訓印尼華文師資的實務經驗及反思 宋如瑜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摘要 臺灣為提升海外華文師資素質,近年積極籌辦華語文教師返臺研習 班。自 2005 年起,中原大學承辦了四期印尼地區華文教師研習課程,培 訓教師計三百二十位。由於臺灣的教學機構對印尼華文教育所知有限, 為了發展出適用於印尼地區的師資培訓課程,中原大學於研習過程中進 行了數項調查、研究,隨後並將研究成果落實於課程。本文即描述三年 來辦理研習的實務所得,並就未來辦理海外師資研習課程、篩選返臺研 習教師機制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印尼華文教師,華文教育,海外師資培育 1. 前言 臺灣政府為提升海外華文師資素質一向不遺餘力,早年由僑委會專司其 職,近年積極委託各師資培育大學籌辦華語文教師返臺研習班。 2005 至 2007 年,中原大學承辦了四期印尼地區華語文教師研習課程,參與的教師 共有三百二十位。 印尼是海外華人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因語言、文化、外交等限制,本地 教育機構對其華教發展所知有限。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以下簡稱應華 系)自 2005 年承接此任務起,便從事相關的調查、研究,以期逐步發展出 符合學習者特性、滿足當地需求的師資培訓課程,三年間所做的調查如下: 1. 由於印尼官方曾禁華文三十三年,在缺乏語言互動的環境下,華文 教師恐難發展其華語文能力。為確知當前印尼教師的平均華語文程 度,於2005年夏、秋兩次研習中,為參加培訓的教師進行了「華語 145 華語文教學研究 文能力測驗」,獲得了教師華文程度的具體數據。 2. 在印尼官方嚴禁華文的過程中,華語文教育化明為暗,教學管道由 合法轉為非法,當時教師如何取得教學資源?違法延續華教的心路 歷程為何?當2000年華教再度開放,教學上面臨了什麼樣的挑戰? 為瞭解印尼華教推展的背景,應華系師生於2006年夏季研習中,與 印尼教師做了深度對話、訪談。 3. 進入21世紀,印尼政府考量國家利益,積極與大陸相關機構合作, 轉向推廣華文,華文與華教遂於印尼復興。然而此時學習者的動機 已發生質變,由延續華人文化一變而為提升個人競爭力,這也影響 了教師的專業抉擇,因此,2007 年針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習背 景、研習動機、使用的字體、拼音等項目,應華系再次進行了調 查。 三年來,應華系師生透過研習而與印尼教師頻繁互動,對於印尼華文教 育實況也有了深一層的認識,雖離登堂入室仍有一段距離,但這個過程、操 作步驟仍有助臺灣相關機構瞭解陌生地區的華文教育,可資海外師資培訓的 實際參照。 2. 印尼華文教育發展背景 2.1 印尼華文教育的回顧 印尼的華僑達八百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 3%(陳清章 2002 )。華人 移民早、人數多,僑教發展得也早,可溯至 1729 年(郁漢良 1998 )。1901 年,印尼華僑創辦了第一所新式華校――巴城中華會館中華學校,揭開了近 代華文教育的序幕(李璐 2006 )。二次大戰結束後,印尼地區的華文學校 迅速成長、學生激增。 1954 年 7 月,印尼北蘇門答臘外僑教育部長鄭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