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 流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导致复杂的社会交往以及更多信息的记忆,文字作为一种记忆方式应运而生。 如果说语言标志着人从禽兽中分离出来,书写的发明及其改进而成为一种实用的系统应当可以被看做引向完全的文明一步。 楔形文字 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文字,起初是一种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符号,它可以表示人的身体各部位,以及所看到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或接触到的工具、武器等。后来这种图画文字经过发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芦干等在柔软的泥板上压写,笔画成楔形,故称谓楔形文字或钉头字。泥板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书。约公元前3000年代,楔形文字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书25万多块。 楔形文字最初掌握在神庙的书记员手中,用来记录契约、合同书、财产清单、公文、法律条文等,不久就被商人所采用,作为记账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开来。随着贸易的往来,楔形文字很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古代民族广泛采用,而且还对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代西亚各民族尽管语言不同,但他们都采用楔形文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为了适合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和实用需要,他们对楔形文字都作了相应的修改。巴比伦人首先简化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用640个基本字符组成全部词语。到亚述人时期,只用了570个基本字符。楔形文字传到波斯人时已接近字母文字了,只有41个楔形符号。希腊的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公元前331年)后,楔形文字和泥板压写方法不再有人应用了。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罗林森通过贝西斯敦铭文,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地释读了古老的楔形文字,从而诞生了一门亚述学。 * 米底Media 公元前7~前6世纪伊朗高原西北部的奴隶制国家。以统治该国的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游牧部落米底人而得名。首都厄克巴丹。公元前550年被波斯帝国灭亡。 1、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 of Egypt2、奥林匹亚宙斯神像The statue of Zeus3 、法洛斯灯塔The Pharos lighthouse4、巴比伦空中花园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5、摩索拉斯陵墓The Mausoleum at Halicarnassus6、中国万里长城 The Great Wall7 、阿尔忒弥斯神庙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8、秦始皇兵马俑Qin Shi Huangs Buried Sculpture Legion[4] * 第六章 世界的古代文明 原因: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给人类提供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启示:自然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无时不在影响人类的活动。生产力水平越低,人类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与作用就越大。 欧洲:古代希腊、罗马——海洋文明 非洲、美洲的古代文明——山地、高原、盆地、峡谷 阿拉伯大沙漠 一、新月沃地——古代两河流域的摇篮 1、为什么此处被称作“新月沃地”? 此处被称作为“新月沃地”的原因在于,两条河流的泛滥为这个大干旱地区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且该地区形状为新月形。 2、新月沃地的早期居民 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 其他居民: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 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二、王国的更替: 古巴比伦王国的界碑  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 1、王国的更替 阿摩利人 约公元前1894年—前17,16世纪之交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人 公元前7世纪—前605年 亚述帝国 迦勒底人 公元前626年—前538年 新巴比伦王国 苏美尔人 约公元前2113年—前2006年 乌尔第三王朝 阿卡德人 约公元前2371年—前23世纪下半叶 阿卡德王国 苏美尔人 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 苏美尔城邦国家 建立者 时间起讫 国家名称 两河流域王国更替频繁的原因及影响?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又位于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交界处,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形成特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特色。 这种更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的健全和发展。 汉谟拉比就是巴比伦文明最重要的缔者,他于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让汉谟拉比万古流芳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四方征讨的功绩,而是他颁布的一部法典,即《汉穆拉比法典》。 刻在一根黑色的玄武岩柱上,柱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 石柱上部刻着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穆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的浮雕,下部是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典全文。 现存于巴黎卢浮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