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法体系缺陷的补救民商区分.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研讨 我国商法体系缺陷的补救:民商区分 王建文   内容提要:在我国“民商不分的混合立法模式”下,由混合于民法规范的商法规范与 单行商法构成的商法规范体系存在着明显缺陷。为克服我国现行商法体系缺陷,应推动 我国总纲性商法规范的立法化,实现民商区分的立法要求。在具体立法形式上,目前最现 实的方案是制定《商法通则》,但不排除制定《商法典》的可能性。所谓民商区分,就是要 对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区分对待,分别适用不同法律或者根据不同法律理念适用相同法 律规范。因此,民商区分的关键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事关系与商事关系的判断标准。在民 商分立国家的商法典中,是以商人身份作为适用商法的依据,而商人身份又涉及商行为的 判断问题。易言之,商人与商行为既是商法的核心范畴,也是确定商事关系的判断标准。 但我国总纲性商法规范的核心范畴可确定为经营者与经营行为,并将其确定为民商区分 的判断标准。至于营业制度,则不必纳入基本商法基本范畴,而将其作为总纲性商法规范 的重要内容即可。 关键词:总纲性商法规范 民商区分 经营者 经营行为 营业制度 王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一 我国现行商法体系的缺陷 成文法一经制定就固化了,往往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 〔1〕 现法律漏洞。 德国学者伯恩 ·魏德士认为,所谓的法律漏洞在司法实践中与其说是例 〔2〕 外,还不如说是通例。 在我国,商法规范尚不完善,商事关系复杂多变,导致商事审判 与仲裁中法律漏洞普遍存在,使我国商事法官和仲裁员们常常面临着“无法可用”的司法 困境。 〔1〕 参见[德]H.科殷著:《法哲学》,林荣远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223页。 〔2〕 参见[德]伯恩 ·魏德士著:《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53页。 ·135· 《环球法律评论》 2016年第6期 不过,在我国各种商事单行法已较为完备的背景下,“无法可用”的现象已大为降低。 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商法适用困境主要表现为,在“民商合一”或“民商不分”的立法模式 〔3〕 下, 不少民法规范都不宜直接适用于商事法律关系,从而导致“有法不宜用”的司法 〔4〕 困境。 在我国,商法规范体系由单行商法与民法中的商法规范构成。这一“民商不分的混 合立法模式”下的商法体系表现出以下缺陷:第一,在民事立法中为体现商事关系法律调 整的特别要求,设置了大量具有商法规范性质的规范,甚至使民法规范体系呈现出商化过 度的现象。但即便如此,民法规范体系中的商法规范毕竟不是基于商事立法理念设置,仍 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商化不足的问题。第二,我国虽颁布了较为完整的商事单行法,使其能 够基本满足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需求,但这些商事单行法都是在民法框架下制定,缺乏总 纲性商法规范,也未确定商法理念与原则,从而难以在商事审判与仲裁中产生有效的弥补 成文法漏洞的功能。第三,在《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等商事部门法中虽分 别针对各种法律部门规定了部分一般性规范,但总纲性商法规范因缺乏立法载体仍基本 上处于空白状态,使得各商事部门法缺乏必要的上位法指引和支持。 因成文法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我国商事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困境普遍存在于各个 法律部门中,但在商法领域中表现得更为严峻。为此,既应推动我国总纲性商法规范的立 法工作,还应在立法工作完成之前,通过法律解释、漏洞填补等手段积极寻求司法实践中 〔5〕 法律适用困境的应对方案。 我国商法学界针对《商法通则》立法已展开了较长时间的 基础研究,普遍认为应将其作为总纲性商法规范的法律文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未来可在 《商法通则》的基础上制定《商法典》。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虽然旷日持久,但基本上 停留于宏观层面与法律条文的设计,而未能针对立法要求展开体系化研究,并形成最大限 度地凝聚商法学界共识且公开发表的立法建议稿。这些基础研究的缺失,导致总纲性商 法规范的存在价值未能被商法学界外的其他法学界人士所广泛接受,从而使《商法通则》 立法难以获得学界支持。在学界尚且未能充分认识总纲性商法规范的立法价值的背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