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震泽梅堰平望初中教育集团科研成果汇编
重学情分析,提教学素养
目录
TOC \o 1-3 \h \z \u 从情境中感知诗歌内涵 1
让“生活之花”在化学课堂中绽放 5
让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9
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魔杖 15
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提高数学活动课实效 19
阅读教学学习方式变革浅探 23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活初中语文课堂 26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 3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33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38
浅谈优化农村初中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着力点” 41
巧剪一纸乾坤,尽显无限创意 45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 50
关注学情: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基石 54
观察师生互动 反思历史有效教学 59
强化语篇意识 提升英语阅读效率 63
巧用叠加法优化实验数据共享与分析 68
基于学生视界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 73
“师生互动合作”历史导学案教学模式 92
从情境中感知诗歌内涵
——以初中语文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 顾吉萍
摘 要 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往往流于表面,未深入领悟诗人的内心。我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深入反思,并基于诗歌的知识特点和人文思想的迁移,研究了利用情境的引入教导学生感知诗歌内涵,体悟作者本心。从而尽可能深入的理解诗歌意义,走近作者内心。
关键词 诗歌 创设情境 内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诗歌鉴赏的讲课过程中,通常由于学生掌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都比较少,鉴赏时比较盲目,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们总是从诗歌语言上引导,分别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修辞,诗歌的炼字三个方面传授方法。想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整体感觉学生的接受十分被动,许多内容都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理解和把握。
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我认为,要理解一首诗,必须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创作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如果以作者一生为经线,时代的变化为纬线,那么,这首诗歌的经度纬度的确认是能深度理解这首诗歌的最好出发点。所以我觉得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诗歌创作的情境。选择具有内容、具有诗意的图片,细致介绍作者生平、所处的时代。让学生沉浸于诗歌创作的情境中,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和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讲解这些所费功夫较多,但价值很大。本文就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来写这个课例的变化研究。
一、知识内容及教学价值
学习诗歌,我们会获取诗歌中的文化价值,诗中会反映真实的社会场景,有着它的认知功能。诗歌中还有着审美价值,他的语言有着不可名状的感染功能,诗歌中更有着教育价值,他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合理开发,他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有着陶冶功能。
作为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中国古代极为优秀的诗歌,它的语言精简朴质,形象生动。有着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诗歌中传递出的舍己为人、心怀天下的思想情怀熏陶、纯净着读者的心灵。
我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要教导学生语言的巧妙运用,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杜甫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理解的深度要加深,不仅止于字面,更要力透纸背,融入内心。
对于诗歌的学习如果能深入内心而非仅仅浮于表面,那诗歌的教学价值一定能得到大幅度的展现。
二、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困难
学生诗歌学过不少,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并不困难,即使遇到有个别难懂的字词,查一下字典也可以解决。而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词遣句本是通俗质朴,没有什么特别难懂之处。在课堂上,在文意疏通这一环节中是进行的比较顺利的。像“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样的句子,有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还相当形象。
但如果深入分析,比如在炼字炼句上,“布衾多年冷似铁”学生仅能分析出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布被子比作铁。再往下作常规引导也仅能说出这个比喻写出了被子的硬和冷,就再也说不出什么了。而事实上在这句话中饱含着作者几多心酸和苦闷,可以用来比作又冷又硬的事物还有很多,为什么要比作“铁”呢,日常生活中作为劳动工具的铁往往也和脏有联系吧,另外“铁”作为一种金属的存在,它坚硬的外表也是一种无情的象征,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但连家里仅仅能在睡觉时提供一下温暖和柔软的被子也像铁一样,无法
仰仗任何的温暖,更无法供人身心的休息,那作者是处在一个如何无情的世界中啊!生活的贫困让被子“冷似铁”,况且那还是家里的“娇儿”盖的一踢就破的被子。作者的生活处境该是何等心酸。
要从诗歌的词句中看出这些内容,那么常规的诗歌赏析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力有不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