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鯊魚的側線系統 響尾蛇頭部的鋤鼻器和頰窩 探討活動10-1(三下)瞳孔的反射 閉雙眼30秒→張開雙眼→觀察瞳孔大小變化 閉雙眼30秒→手或書本隔開雙眼→張開雙眼 →手電筒照射左眼→觀察左眼瞳孔大小變化 閉雙眼30秒→手或書本隔開雙眼→張開雙眼→手電筒照射左眼→觀察右眼瞳孔大小變化 重複步驟1和2,但受試者需集中注意力 控制中樞:中腦 探討活動10-2(三下)味覺的靈敏度 將舌面能感到四種滋味的部分,分別以: ○表示甜 ●表示苦 △表示酸 +表示鹹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 味覺與嗅覺互補:聞到氣味時,化學分子由鼻腔進入口中刺激味蕾(味覺.嗅覺在大腦皮質感覺區為綜合效果) 食物之滋味:靠味覺.嗅覺.食物溫度.觸覺.痛覺及心理因素共同作用 味細胞對化學刺激的敏感度不同:四種基本味覺 味覺 味蕾分佈 引起刺激的分子 甜 舌尖 含氫鍵的特殊分子 苦 舌根 有機物(咖啡因.奎寧) 酸 舌兩側.軟顎 氫離子 鹹 舌兩側.舌尖 金屬陽離子(Na+) 混合味覺:基本味覺以外的味覺(1辣:味覺.皮膚感覺及嗅覺引起、2檸檬酸:酸和甜之混合) 舌頭味覺分布 嗅覺 1.鼻黏膜:鼻腔頂端 特化神經細胞(受器):有千餘種,每一種特定化 學分子僅與有關受器結合(嗅細胞本身即是 雙極神經元) 皮膜細胞:支持 2.途徑:化學分子溶於嗅黏膜表面液體→嗅細胞樹突末梢分枝(嗅纖毛)→神經衝動→顱腔底部嗅神經(軸突)→腦前方嗅球→大腦皮質嗅覺區 嗅覺疲勞:受器與化學分子結合過久→受體失去結合力→不再產生神經衝動,如「入芝蘭之室.久不聞其香」 嗅覺敏感度隨年齡增加而減弱:因嗅黏膜受器和外界接觸,較易受傷 嗅覺受器 鼻腔上方的嗅黏膜 嗅黏膜內的嗅細胞 單元十三第3部分聽覺與平衡覺 組成 特徵 功能 外耳 耳殼 漏斗狀人不能轉動(豬.兔可以) 收集音波 (外)聽道 有脂腺分泌物(耳垢),內層有毛 傳遞音波 鼓膜 薄膜結締組織 震動,複製聲源 中耳 鎚骨 和鼓膜相連 三者前後銜接成槓桿系統 放大聲波(因卵圓窗較鼓膜小),將鼓膜的震動傳到內耳(若聲音太大,可由肌肉調整相對位置.降低震動) 砧骨 鐙骨 與卵圓窗相連 耳咽管 中耳腔下方與咽喉連通管道(又稱歐氏管) 吞嚥.咀嚼.打呵欠時打開(平衡鼓膜兩側壓力) 薄膜 分隔中.內耳 聽覺:人耳的構造與功能 組成 特徵 功能 內耳 耳蝸 前庭道與鼓室道間.基膜上有哥帝氏器 曲折管道(又稱迷路),內含淋巴液 負責聽覺 哥帝氏器又稱柯氏器 前庭 又稱位覺斑 負責靜態平衡(橢圓囊和球囊內有山脊頂.上有小耳石.下有毛細胞) 半規管 三個.互相垂直.充滿內淋巴 負責動態平衡(基部壺腹有毛細胞.上覆山脊頂) 中耳炎:病菌自耳咽管侵入中耳(耳咽管平時關閉,阻斷自己聲音進入中耳) 聽覺障礙:音波震幅(響度;強度)超過110分貝,長期可能傷害毛細胞(噪音:超過70分貝) 耳蝸與聽覺之產生:耳蝸(橫切面有前庭道(階).耳蝸道(管).鼓室道(鼓階)) 受器:於耳蝸道基膜上的哥帝氏器(包含二萬個毛細胞與其上的覆膜) 途徑:音波(震動)→聽道→鼓膜→中耳三小聽骨→卵圓窗→內耳淋巴流動→耳蝸道內基膜震動→哥帝氏器覆膜震動→毛細胞的毛摩擦→神經衝動→耳蝸神經樹突→聽神經(耳蝸神經軸突)→延腦→中腦→視丘→大腦皮層之聽覺區→聽覺 人耳的構造 哥帝氏器 耳蝸的橫切面 進入耳朵的聲音能量路徑( )和引起聽覺與平衡覺的訊息傳遞路徑( )圖 動態平衡 受器:三半規管(基部壺腹有毛細胞.上覆山脊頂) 途徑:身體移動→半規管內淋巴液壓向山脊頂(慣性作用)→毛細胞彎曲→神經衝動→產生運動方向與速率的感覺 靜態平衡 受器:前庭(橢圓囊和球囊內有山脊頂.上有小耳石.下有毛細胞(二者偵測地心引力)) 途徑:頭向一邊傾→小耳石壓一邊→山脊頂下毛細胞彎曲→神經衝動→第8對腦神經→延腦(反射調整姿勢)→大腦感覺區(產生頭位置的感覺) 本體感覺 受器:骨骼肌.肌腱和關節韌帶內機械受器(數目最多.活動最廣)☆保護肌肉.維持平衡 途徑:感受肌肉和關節的張力和拉力產生身體活動及位置的感覺(如閉眼穿衣.知道自己姿勢.肢體或軀幹反射的受器) 平衡覺:由三個半規管.前庭系統.本體感覺及視覺維持 人體整合前庭感覺.肌腱與關節的感覺.皮膚訊息,感受姿勢與運動的變化 人體平衡覺器官 人體的平衡 A.與球囊和橢圓囊有關之靜平衡 橢圓囊和球囊內平衡覺的形成 B.與半規管有關之動平衡 壺腹內毛細胞平衡感的形成 數種動物的聽覺構造 動物的聽覺範圍:數字表示音波震 動次數的最低與最高限(單位:赫茲) 蝙蝠 海豚 發音 咽喉.口部產生超音波(經嘴或特化鼻葉發射) 聲納系統:約110分貝,僅1/2000彈回 吸入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