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来源CO2被海洋吸收的份额与平衡水柱高度之间的关系 四、海洋中人类来源CO2含量的确定 确定海水中人类来源CO2含量的方法主要有4种: 海水DIC增量区分法; 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法; 海水溶解无机碳13C法; 全球环流模型(GCM)法。 1、海水DIC增量区分法 测量获得海水DIC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量,结合由主要营养盐和溶解氧估算出的海水DIC天然增加量,由差值法得到海水中人类来源CO2的含量。 现代海洋某深度h处的天然DIC等于人类活动影响前表层水DIC含量加上从表层至该深度有机物降解和CaCO3溶解所释放的DIC: 海水h深度处人类来源DIC可由该深度实测DIC减去天然DIC: 要计算海水人类来源DIC含量,必须知道受人类来源CO2影响前海洋表层水的DIC和TA。 通常假定受人类来源CO2影响前海洋表层水的TA等于现代表层海水的TA或者根据现代海水表层TA与表层盐度的相关关系与受人类来源CO2影响前表层水的盐度计算得出。 受人类来源CO2影响前海洋表层水的DIC一般利用上述得到的受人类来源CO2影响前海洋表层水的TA值,结合当时的温度、盐度和大气二氧化碳含量(280 ppm)计算得到。 Gruber等(1996)估算出近表层水人类来源DIC的浓度大多介于40-50 μmol/kg之间,约占海水总DIC的2%。 2、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法 计算现代海洋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 Takahashi等(2002)综合了超过50万个来自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海洋表层水pCO2实测数据,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获得全球海洋表层水pCO2的平均值及空间分布。 该方法需要实测全球海洋表层水pCO2,由于该数值时、空变化很大,导致该方法的精度比较差,但它可以提供有关海洋吸收人类来源CO2时空变化特征及吸收机制的信息。 3、海水溶解无机碳13C法 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释放的CO2的δ13C值(-23‰)与海水DIC与大气CO2中的δ13C值(0‰)有明显不同,因此受人类来源CO2影响的海水或大气中的δ13C将产生差别,这些差异可以准确测量,由此根据海水DIC中δ13C值的变化可以反映人类来源DIC的影响与贡献。 Quay等(1992)通过对比1970年和1990年实测的大气和海水中DIC的δ13C值,计算出形成其差值所需要的进入海洋的人类来源DIC的通量。 4、全球环流模型(GCM)法 通过将人类活动释放的CO2输入到全球环流模型的大气组分,可以计算出海洋吸收人类来源CO2的速率。 海洋吸收人类来源CO2速率的估算 五、海水中人类来源CO2含量的分布 北大西洋 表层水中人类来源CO2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北太平洋ALOHA时间系列站1000 m以浅水体中人类来源C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伴随着大气CO2含量的增加,表层水人类来源CO2浓度也呈现增加的态势,由于交换时间的限制,中层水体人类来源CO2浓度变化不明显。 六、冰期-间冰期大气CO2浓度的变化 在温暖的间冰期,大气CO2浓度一般高于250 ppm,而在寒冷的冰期,大气CO2浓度低于250 ppm; 气温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基本是同步的。 南极冰芯揭示的过去40万年大气CO2浓度与气温的变化 七、人类来源CO2增加对海洋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03ΔK2 = ?1.13+ 0.314? (S ?34.8) + 0.1475? t 二、碳酸表观电离平衡pK值的含义 碳酸的一级表观电离常数: 海水中各无机碳组分浓度随pH的变化 (TCO2=2.1 mmol/kg,S=35,T=25°C) 三、温度、盐度和压力对pK值的影响分析 4.7 海水中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的计算 一、观测量为TA(忽略HBO3-影响)和pH值 二、观测量为pCO2和pH值 见课本P92-93。 三、观测量为TCO2和pCO2 见课本P93。 四、观测量为pCO2和TA 见课本P93。 五、观测量为pH值和TCO2 见课本P91-92 六、观测量为TA和TCO2 见课本P93 七、海水中二氧化碳各分量计算的误差 假设各观测量的精确度分别为:TCO2:±2μmol/kgTA±4μmol/kg pH:0.002;pCO2:2 μatm。 4.8 海水中碳酸钙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海洋中碳酸钙的形成与溶解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调控大气CO2浓度的关键因子之一。 决定海水中碳酸钙沉淀与溶解的关键因素是海水中CaCO3的饱和状态,而这又与海水中CO32-浓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海水中CaCO3于固/液相的平衡取决于海水对CaCO3的“侵蚀”能力。 一、海水中CaCO3的表观溶度积 在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时候,CaCO3溶解的速率将等于其沉淀的速率,海水中各离子组分的含量将保持恒定,Ca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西门子智能照明办公大楼应用.pdf VIP
-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docx VIP
- 智能照明系统(西门子InstabusKNXEIB系统)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完善.pptx
- 智能照明控制方案1843.pdf VIP
-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docx VIP
- 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为例.pdf VIP
- GB 50487-2008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022年版) .docx VIP
- 街道居民议事会组织与运行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