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载荷分析: 1、? 操作压力:Pi 计算Q2 、Q4、Q5时,可根据如下推荐值估算: Ⅰ-Ⅰ截面: 操作时: 同上:β=0 取裙座上人孔为 ——开孔处的截面积 则有: 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Ⅱ-Ⅱ截面:焊缝截面 (2)水压试验时裙座应力验算: 0-0截面: 即: Ⅰ-Ⅰ截面: 即: Ⅱ-Ⅱ截面: 即: 搭接部位位于塔体 当采用搭接型式时,搭接部位可在塔壳封头上,也可在圆筒体上,具体要求如下: 1、当裙座壳与封头搭接时,搭接部位位于封头的直边段。此搭接焊缝至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连接焊缝距离宜在 范围内,但不得与该环向连接焊缝连成一体。 2、当裙座壳与圆筒壳搭接时,此搭接焊缝至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连接焊缝距离不应小于1.7δn,封头的环向连接焊缝应磨平,且应按JB4710要求100%无损检测合格。 3、搭接接头的角焊缝应填满。 承受风(或地震)弯矩和重量产生的剪切应力,焊缝应力按下式验算: 操作时: 水压试验时: 式中: ——焊缝抗剪截面积 ——裙坐顶部截面的外直径 ——裙座与壳体的搭接焊缝(J-J截面处) 的最大弯矩 ——裙座与壳体的搭接焊缝(J-J截面处)的风弯矩 ——液压试验时容器的最大质量(不计裙座质量) ——裙座与壳体的搭接焊缝(J-J截面处)以上的 容器操作质量 ——焊缝抗剪截面系数 ——设计温度下焊缝材料的许用应力 b、对接焊缝: 裙座圈与壳体对接焊缝承受重量和风(或地震)弯矩产生的压力焊缝应力 按下试验算: 对接焊缝的拉应力: ——裙座顶部截面的内直径 —裙座与壳体的对接焊缝(J-J截面)的最大弯矩 —裙座与壳体的对接焊缝(J-J截面)以上的容器操 作质量 式中: 思考题: 1、塔设备能完成的基本操作主要有哪些? 2、塔的分类? 3、对塔的基本要求?填料塔和板式塔的结构特 点? 4、常用塔盘结构形式?塔盘有哪几部分组成? 5、除沫装置、通道板、泪孔等细小结构的作用? 6、填料塔的基本构件,对填料的要求、填料的类 型? 7、填料的支承装置、液体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 装置的结构、类、作用? 思考题: 8、塔设备所受载荷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组合? 9、强度校核? 10、概念:基本风压、基本自振周期、临界风速、风载 荷、地震载荷等。 11、影响塔体振动的因素有哪些?为避免共振可采取哪些措施? 12、在按风载荷设计高塔时,不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否?而在计算地震载荷时,则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对否?为什么? 13、为何要控制塔盘的水平度?有哪些影响因素? 塔设备的机械设计步骤: 1、按设计压力初步确定塔体的壁厚 2、确定危险截面位置(绘制塔设备草图) 3、计算载荷 (1)重力载荷:操作时;水压实验时;停工检修时 (2)风载荷:把塔体分为数段,求出每段上的作用力;计算危险截面处的风弯矩 (3)地震载荷:计算各危险截面处的地震弯矩 4、计算水压实验时和操作时的:重力载荷;风载荷和地震载荷的有效组合;求出各危险截面的组合应力;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较核 5、对裙座进行设计及强度验算 (1)裙座壁厚 (2)基础环尺寸 (3)地脚螺栓设计 (4)连接焊缝较核 例题: 有一常压浮阀塔,塔径DN1200,壁厚6mm,塔体总高18.7m。设计压力为0.1MPa,设计温≤150℃。该塔裙座高4.5m,裙座上开有两人孔,人孔离地高1m,塔体在离地面高5?.6m,12m以及17.5m处开有三个人孔,每个人孔处有操作平台。塔顶有一条Φ273的管线垂直向下与笼式扶梯成180°,管线保温层厚50mm。塔体材料为Q235,保温层厚100mm。 该塔安装地区基本风压 地震烈度7度,场地为C类场地土。裙座材料选用Q235。该塔计算重量分别为: , ,在裙座人孔截面处 , ,裙座与塔体焊封处 , 试设计该塔的裙式支座。 解: 依题意画出该塔的计算简图 裙座受到重力载荷Q,风载荷Mw和地震载荷ME的作用,重力载荷在以知条件已给出,不必再做计算。三个危险截面如图所示。 因风载荷,地震载荷都与塔体的自振周期有关,因此先计算塔体的自振周期。 1、塔体的自振周期: 对于等直径、等壁厚的塔,其自振周期: 已知 代入上式得: 2、风载荷计算: 沿塔高每10m分段,第一段高1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