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下面是   晚次乐乡县   唐代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   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注释   次停留。   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杳ǎ遥远。   际边。   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   孤征独自在旅途。   孤,单独。   征,征途。   川原山川原野。   迷旧国;迷失了故乡。   迷,迷失。   旧国,故乡。   边城边远的小城。   野戍ù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   荒烟,荒野的烟雾。   断,断绝,停止。   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如何为何,为什么。   恨惆怅之意。   噭à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鉴赏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   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   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   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   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   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   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   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   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   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   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   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   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   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   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   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   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   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   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   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   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   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   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   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   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