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白居易《买花 牡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下面是   买花牡丹   唐代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译文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注释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   度过。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酬直指买花付钱。   直通值。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戋ā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   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幄幕篷帐帘幕。   一作帷幄。   织编。   巴一作笆。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   一作迁来。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   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田舍翁农夫。   喻知道,了解。   深色花指红牡丹。   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   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   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   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   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   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   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   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   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   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   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   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   古代以五匹为一束。   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   《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   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   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   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   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   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   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   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   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   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