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docxVIP

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下面是   放言五首·其一   唐代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注释   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河黄河。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   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   接舆ú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   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ú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暇á空闲时间。   缀ì撰写。   续其意谓读元稹《放言》之意。   耳叹词。   辨一作辩。   底啥。   臧ā生指臧武仲。   臧一作庄。   防是武仲的封地。   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   武仲臧孙氏,名纥,官为司寇,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时人谓之圣。   诈圣欺诈圣人。   甯ì子指甯武子。   甯今亦作宁。   知同智。   燔á柴此用为名词,指火光。   照乘珠名。   殊异。   鉴赏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颔联两句都是用典。   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   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   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   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   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   照乘,指明珠。   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   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   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