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docxVIP

诗词鉴赏: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   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   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   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   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格调沉郁,感慨特深。   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下面是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   宋代吴潜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   江之外,淮山暝。   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   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译文   十二年前曾经登上齐山绣春台顶,当时双脚稳健不用拐杖穿山越岭兴致撮浓,年老俸衰后狂荡豪放之气渐渐消失,虽然依旧面对着过去一样的美好风景,遥想当年杜牧之登齐山所作诗篇,千年之后还令人神驰心往,而今故人不见空山寂寂格外凄冷。   齐山之下,江水永远滚滚不停,江本岸边,淮山上残阳返照暮霭沉沉,遥望中原在哪里呢,虎狼般的敌人还盘踞其中,勾践范蠡破吴获胜长期准备决非浅近之力,谢安谢玄大破苻坚抓住时机顷刻成功,问宇宙中古往今来兴亡盛衰这是为什么呢,其中道理啊没有人能懂。   注释   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   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筇杖竹杖。   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永水流悠长。   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   宋、金以淮水为界。   暝日暮。   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虎狼喻敌人。   梗阻塞。   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   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   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   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   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   俄顷一会儿。   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   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   题解   齐山,位于安徽贵池县宋属池州东南,据《齐山岩洞志》称此山高虽不逾三十仞,周围不过十里,然有盖九华之秀,可与武夷、雁荡比类,故有江南名山之胜的称誉。   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历代名人,至此多有题咏。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出师之前,屯兵池州,曾乘月夜登齐山翠微亭,并留下充满爱国豪情的诗章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啼催趁月明归。   吴潜昔日曾游此山。   这次寻着自己昔日的游踪,再登此山,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鉴赏   词的上片写登临齐山的今昔之感。   词起笔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   从昔日登此山写起,说明这次是旧地重游。   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样呢?即十二年前诗人凭着一股少年锐气,迈开轻健的双脚,不需借助竹杖,翻山越岭,直奔台顶,是何等的潇洒、豪放。   这是诗人对昔日登临的深情回忆。   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   十二年后,旧地重游,风景依旧美好,而自己当年的狂放之气却逐渐消失了。   当然渐消,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不难看出,诗人这时的心境是较为悲凉的。   这样,又由眼前景而联想到曾登临此山赋诗抒怀的前辈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诗人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严峻的现实,心境是悲凉的,再没有年轻时的狂气了;而且也没有杜牧那么超脱,所以当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空山冷,是对国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诗人主观心境的感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失落感。   换头处紧承上片空山冷而来,写其居山而望。   山下江水长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   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   以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沦陷区暗无天日,看出诗人对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   望中原何处,即何处望中原?作一提顿,引人注目。   诗人站在绣春台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   虎狼犹梗,即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着,以虎狼喻敌人,可见诗人对异族统治者为害中原的切齿痛恨。   一个犹字,表明对长期丧失国土的无比痛惜。   面对眼前虎狼犹梗的现实情景,诗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张勾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   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   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   此后他卧薪尝胆,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