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战焦点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 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 改科举和兴西学。 梁启超 康有为 张之洞 倭仁 变法运动 * 割断联系 光绪囚在瀛台后,慈禧立即命令拆掉瀛台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的一座木板桥,改由一艘小船来往,平时船停在瀛台对面,割断光绪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慈禧以珍妃教唆皇上干坏亊为名,把她从光绪身边夺走,并打入冷宫。 慈禧回宫 二十日清晨,慈禧带大批随从,自颐和园赶回皇宫,先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慈禧即以光绪帝名义下一谕旨,“言帝得病甚重”,对外则诡称光绪帝“有病不能亲政”。 戊戌政变爆发与变法夭折 * 参与维新变法的官员命运 将张荫恒等遣戍新疆,徐致清、陈宝箴、张元济、江标、宋伯鲁等革职,永不叙用。 翁同和加重为“革职永不叙用,交中央官吏严加管束。” 慈禧还用“气毙”刑(即用七尺白棉纸沾水后,将受刑太监的口鼻耳封锁,然后再用杖刑责打而死),把光绪帝宫中给维新派通风报信的太监处决多人,惨绝人寰。 变法结局 * 9月25日晚,梁启超等四人 乘着夜暗,偷偷潜入领事馆上了海河上的一条日本船。不料却被清廷巡警赶上,不让该船行进。船上的日本人强行开航,26日早晨抵达塘沽,梁一行人上了一艘日本军舰。 梁启超流亡海外十余年,主要靠卖文维持生计,生活相当清苦。 康有为出逃国外后,声称自己持有光绪帝的“衣带诏”,从东南亚到北美,一路以保皇为名向广大华侨募捐,大肆聚敛钱财,掌握了保皇党捐助的百万美金巨款。 9月21日,康有为乘英国太古公司客轮“重庆”号逃亡。 后转移到英国轮船公司的“琶理瑞”号上,转赴香港。10月19日,康有为率领弟子、随从乘日本轮船“河内丸”号浮海奔赴日本。 康梁出逃 变法结局 * 第三节 反思与启示 士大夫——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承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对国家、民族有着普通人不可理解的使命感,责任感。中国近代的洋务派、维新派都是传统中国士阶层的延伸,他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的一个精英阶层的代表。 * 为何这些知识分子先后失败? * 第二章 对中国梦的早期探索与实践(下) * ◆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 性质: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 ◆ 目的:挽救清政府危机;镇压人民反抗;稍分洋商之利 ◆宗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起始标志:1861年初 ,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结束标志:1895年4月 ,签订,《马关条约》 简 介 第一节 洋务运动 * 地方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人物 恭亲王奕诉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简介 *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 1.洋务运动兴起的论争 洋务派 主张向西方学习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反对西学 坚持中国封建传统 顽固派 第三次论争 : 1883年(光绪八年)开始的围绕着建筑铁路问题的论争 第二次论争 : 1874年(同治十三年),围绕着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的论争 第一次论争 :1867年(同治六年),围绕着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身学员问题的论争 两派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和方法不同 。 * 洋务运动的内容 兴办民用工业 兴办军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建立新式海陆军 兴办近 代企业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制造局 福州船政局 兴办军事工业 天津机器局 汉阳铁厂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金陵制造局,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 1928年被国民政府并入上海兵工厂。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闽浙总督时创建,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 总计从1866~1907年,船局共造成各种船舶40艘。1866~1874年,造成15艘大小不同的木质轮船。1895年继续造成船只19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