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秦风·黄鸟》译文和注释赏析.docxVIP

诗经《国风·秦风·黄鸟》译文和注释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   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   下面就和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⑴交交鸟鸣声。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   黄鸟即黄雀。   ⑵棘酸枣树。   一种落叶乔木。   枝上多剌,果小味酸。   棘之言急,双关语。   ⑶从从死,即殉葬。   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车复姓。   奄息人名。   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ē虎同此。   ⑸特杰出的人材。   ⑹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   ⑺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⑻良人好人。   ⑼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⑽桑桑树。   桑之言丧,双关语。   ⑾防抵当。   郑笺防,犹当也。   言此一人当百夫。   ⑿楚荆树。   楚之言痛楚。   亦为双关。   译文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   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   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   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   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   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   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鉴赏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   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据此,不仅诗的本事有信史可征,作诗年代亦有据可考。   《史记·秦本纪》亦载其事缪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   秦之良臣子舆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恶习,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就是一例。   《黄鸟》一诗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余,由此可知,那174人均为奴隶。   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此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   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   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   惴惴其栗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   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   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   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   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   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   《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   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诗经《国风·秦风·黄鸟》译文和注释赏析】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